《古诗二首》重难点突破|部编教材二年级

语文教案 2019-3-28 888

  一、课文内容解说

  这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和理解。

  课文以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画面,体味诗的意境。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行写景,再现了江南二月明媚的“春景图”;后两行写人,刻画了儿童放学归来放风筝的“乐春图”,景人合一,相映成趣。清新明丽的景,兴致勃勃的人,饶富乐趣的事,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的一首咏物诗。咏柳,即歌咏柳树。前两行写诗人看到的,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行写诗人想到的,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春风比作剪刀,赋予巧妙的想象,生动地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二、教学目标

  这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积累 “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朗读古诗,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教学难点:

  1.朗读古诗,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2.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四、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共计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习古诗《村居》。认识“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第二课时:学习古诗《咏柳》。认识“咏、妆、丝、绦、裁、剪”6个生字,会写“碧、妆、绿、丝、剪”5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希望通过两课时的教学,发展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能注意语气和重音,初步感受古诗独特的节奏和韵味儿,熟读成诵;运用多种方法将诗歌中的情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体验带到古诗学习之中,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喜悦心情。

  五、教学过程简述

  这是本课两课时的教学过程。

  其中“识记生字,感受韵味”“想象画面,体悟美好”“朗读积累,背诵古诗”这三个环节两课时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课时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赏春、找春、说春,一起走进春天,开启两首古诗的学习;而第二课时以谜语引趣开课,直接导入古诗《咏柳》的学习。第一课时以小结学法、书写生字结束新课,而第二课时书写生字后,以拓展其他关于春天的古诗,丰富学生积累来结束全课的学习。

  六、重难点的突破

  1.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认识11个生字,首先要准确认读这些字的字音,注意“莺、咏、妆”都是后鼻韵母,“醉、丝、裁”均为平舌音。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记。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点拨。

  这是第一课时要认识的5个生字:

  ①“莺”可以组词:黄莺、莺歌燕舞。通过插图,让学生知道:“莺”是一种鸟,所以“莺”字下面是“鸟”字;它的羽毛颜色艳丽,黄黄的,所以叫它“黄莺”;它的叫声还很动听,所以我们把这种体色艳丽,叫声悦耳的鸟叫做“黄莺”。

  ②“拂”可以组词:吹拂、春风拂面。“拂”在这里是轻轻地擦过,轻轻地抚摸的意思,与手的动作有关,所以“拂”字是提手旁。

  ③“堤”可以组词:河堤、堤岸,“河堤”就是沿河边修筑的挡水建筑物,那么,沿江边修筑的挡水建筑物叫——“江堤”,它们都与泥土有关,所以“堤”字是提土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知道汉字的形旁不仅能帮助我们识记生字,还能帮助我们了解汉字的意思。

  ④“柳”:诗句中的“杨柳”就是柳树,借助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组词:柳条、柳枝、柳叶。

  ⑤“醉”可以组词:醉酒、喝醉。借助图片,让学生了解古人写的“醉”字,左边像个酒杯,右边像个站立不稳的人。酒能让人喝醉,美丽的风景,动听的音乐也能使人陶醉、沉醉。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形象的图画有助于他们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这是第二课时要认识的6个生字:

  ①“咏”随诗题识记,唐朝有位诗人叫贺知章,他看到柳树十分喜爱,便写了一首诗来赞美、歌咏柳树,就是《咏柳》。“咏”就是用口吟诵,所以是口字旁。骆宾王曾写下《咏鹅》。

  ②通过形近字辨析的方法,分别识记 “妆”和“裁”;教师范写“妆”字,提示书写要点:左边为点、提、竖,写在竖中线左侧,为右边的“女”字让出空间。

  ③“丝”和“绦”,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丝绦”就是衣裙上长长的丝带,“绿丝绦”在诗中指的就是垂下来的、长满叶子的柳条。这一教学过程中,顺势识记“丝、绦”,并范写“丝”字,提示书写要点:上长,下宽;四个“ㄥ”平衡地分布在横中线和竖中线周围,下方的“横”最宽。

  ④ “剪”,可以组词:剪刀、裁剪、剪裁,所以形旁是刀。学写“剪”字,要注意上长,下短;上部分均在横中线下方收笔;所以,下方“刀”字要写得短一些。

  识记生字后可以利用课后练习第三题的资源,巩固认读和记忆。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都含有相同的会认读的字,让学生在“读一读,记一记”后,通过师生互玩“我说你接”的游戏,积累这些词语,并潜移默化地理解字义。

  2.写字教学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妆、丝、剪”三个字既要求会认,也要求会写,在刚才的识字教学环节顺势完成书写指导;“诗”“村”“童”在第一课时指导书写,“碧”和“绿”在第二课时指导书写。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落实“三看”: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中,4个是左右结构,且书写时都要注意左窄右宽;4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做到上下对正,以写得端正、平稳。

  写字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穿插与避让。

  “诗”,“讠”写得小一些,为旁边的“寺”让出空间;右上为“土”,第二横最长,盖住下面的“寸”。

  “村”,要注意木字旁的点和“寸”字的点相互避让。

  “童”,横画最多,且长短不一,但间隔比较均匀,上面“立”字的最后一笔横最长。

  “碧”由“王、白、石”三个字组合而成。“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提,下方的“石”字要写得扁且宽,与上方平衡。

  “绿”左边为绞丝旁,第二笔“ㄥ”从第一笔的收笔处偏上方开始起笔;右边为“录”字。

  3. 朗读古诗,想象画面,体悟美好

  古诗教学应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教学时,可以学生自读、教师范读、个别读、分男女生或小组比赛读、师生对读、配上音乐诵读等等,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诗独特的韵味,感受诗人愉悦的心情,感受春天的美好。

  (1)初读古诗,感受韵味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后再读古诗,要初步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能模仿教师读出停顿和节奏。能初步感知《村居》中的“天”、“烟”、“鸢”和《咏柳》中的“高”、“绦”、“刀”,是古诗的押韵,能注意语气和重音,尝试读出古诗的韵味儿来。

  (2)细读古诗,想象画面

  图文结合,边读边想象画面有助于理解诗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点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丰富对诗歌的理解、体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帮助学生对古诗形成整体的、形象的感知。

  ①清代诗人高鼎的诗中描绘了在乡村居住的时候看到的景象。学习《村居》第一行,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草长、莺飞在什么时候?了解“二月天”,就是农历二月份,春天刚刚开始的时候。那么,春天刚刚开始的时候,小草长什么样子?黄莺是怎样飞的呢?在交流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美景,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村居》第二行,通过说一说,演一演,读一读,感受杨柳的美与温柔。围绕“醉”字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了解“春烟”指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那么,杨柳为什么会“醉”在这烟雾缭绕的春光中呢?是喝醉了酒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美景:早春二月,小草悄悄地长出嫩绿的、尖尖的芽儿,黄莺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还唱着欢乐的歌儿;岸边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温柔地抚摸着堤岸。有青青的小草、欢快的黄莺陪伴,有春风的吹拂,杨柳怎能不陶醉在这如诗如画,如烟如雾的春光中呢?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一、二行诗句,感受这幅醉人的“春景图”。

  学习《村居》第三、四行,说说从诗句中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教师相机指导:“归来早”就是早早地回到了家;“纸鸢”就是“风筝”,相传它是三千年前,我们的木匠之祖鲁班发明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所表达的愉悦之情。

  接下来,围绕“忙”字展开想象。先说说“忙”字有哪些词语朋友,从这个“忙”字你体会到什么?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这两个小童在说什么?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悟到这一个“忙”字,道出了多少欢乐,多少期盼,多少烂漫的情怀啊!放风筝的孩子们也成了春天里一道美丽的风景!好一幅“乐春图”!指导有感情朗读诗句,学生带着生活中的体验,读出诗歌中的情趣。

  ② 诗句中难以理解的词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借助生活积累,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学习《咏柳》第一行,说说这行诗写了些什么。教师相机指导:碧玉,就是碧绿色的玉,用以比喻春天嫩绿发亮的柳叶。一树,是满树的意思,其中“一”表示满,全。告诉学生,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指导有感情朗读诗句,高高的柳树好像全是用碧玉装扮成的,读出柳树碧绿碧绿,且绿得发亮的感觉。

  学习《咏柳》第二行,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对这行诗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万”和上一行中的“一”一样,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而是表示很多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这千万条垂下的柳条像什么?诗人眼中,这柳树如同碧玉一样的姑娘,碧绿的柳条垂下来,就像姑娘身上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指导学生读出柳条多且柔软美丽的样子。

  诗的前两行描绘了诗人看到的柳树长满嫩绿的新叶的景色,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一、二行诗句。

  教师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意,读出柳树的美。

  学习《咏柳》三、四行诗句,引导学生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柳树,诗人想到什么呢?这么美的柳条,这么漂亮的叶子,是谁裁出来的? “春风”这把“剪刀”还能裁剪出什么呢?谁有那么神奇的力量拿着这把剪刀呢?一连串地追问,让学生认识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苏醒的不仅有美丽的柳树,还有大自然中许许多多其他的生命。引导学生带着体会入情入境地朗读诗歌。

  (3)再读古诗,体悟美好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情感的一个好方法。

  这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柳”,古人爱以柳叶、柳条、柳树来写春景春意,那是因为“柳”是生机盎然的春天的象征。

  再读古诗,体会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4.背诵古诗,丰富积累

  在学生对古诗的内容和情感有一定体悟的基础上,可以以补白的形式,填空背诵古诗;可以以想诗中画,读画中诗的形式,看图背诵古诗;还可以配乐背诵古诗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熟读成诵。

  课后可以请学生朗诵自己收集的赞美春天的诗句,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其它描写春景的古诗,丰富学生的积累。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