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上的喜鹊》重难点突破|部编教材二年级

语文教案 2019-3-28 591

  一、课文内容解说

  《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对村子渡口旁一棵枫树、一个喜鹊窝、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描绘,展现出童年生活的美好画面,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喜鹊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1-4自然段四次写 “我喜欢”:勾画出童年生活的美好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喜鹊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第5-13自然段写我去“看望”我的喜鹊弟弟的情景,重点写了学拼音字母和看日出两个情景。作者抓住四种叫声,描绘了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一个教一个学,一个问一个答的生动画面。一个“我知道”,两个“我懂得”,渗透了作者的想象,表现了作者与喜鹊阿姨、喜鹊弟弟心灵相通、亲如一家的温馨情景,体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我真高兴啊!”这个感叹句,表达了我为喜鹊弟弟的成长而高兴、我为读懂了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心声而自豪的情感。

  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中清澈的河水、停在渡口的渡船、大枫树、喜鹊的窝、六只小喜鹊共同构成了课文第1-4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淡淡的中国水墨画风平铺于页面,作为文本的背景,色彩淡雅,枫树只露出半边树干和部分树冠,让画面意境具有延展性,更能引发学生的想象。第二幅插图呈现在文本上方,描绘的是早上太阳从渡口对岸山岗后面升上来的情景,呼应了课文9-12自然段的内容,为学生读文想象营造了情境。

  二、教学目标

  这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渡、荫”等9个生字;会写“伞、姨”等8个字;会写“好像、说话”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喜欢的是什么。

  3.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难点:

  1.默读课文,能说出“我”喜欢的是什么。

  2.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四、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共计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识字学词;学习课文1-4自然段;写“伞、母、姨、弟”四个字。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5-13自然段;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写“便、戏、教、游”四个字。

  五、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

  生活激趣,导入课题

  多法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融情于境,自主感悟

  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回顾前文

  移情入境,自主体验

  延续情境,读中学写

  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总结全文,阅读推荐

  六、重难点的突破

  1.识字教学

  初读课文环节,可以在学生自主合作识字的基础上,教师将生字词进行分类梳理,整合识字读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规律,鼓励探究学习,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1)借助已有经验,拓宽识字途径

  学生自由认读生字后,可以让同桌交流自己认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然后全班交流,学生有的在课外书籍中认识了“撑”,有的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汉语拼音的时候记住了“拼”和“母”……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学生了解识字不仅可以在课内,课外也有很多途径,培养他们主动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2)连字成词,语境中识字

  在指导学生认读“渡”字时,可以请学生找到课文中含有“渡”字的词语,借助图画将“渡口、渡口旁、渡口对岸”三个词语还原到图里相应的位置,进行方位词的梳理。

  还可以采用渐进式读词语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好描写枫树的词语。由“一把太阳伞”到“一把绿色太阳伞”,最后是“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在读词过程中“伞”字反复出现,学生在读词中巩固了字音,较长词语朗读分步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读词也能让学生感受枫树的高大茂盛,为课文故事的发展铺设美好的背景。

  (3)字理识字

  利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识字。例如:认读 “荫、蔽”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教师相机指导:“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都与植物有关;都是形声字,草字头表义,另一部分表音。”

  通过象形字的追本溯源,帮助学生识记。例如:认读“母”字时,先出示“母”字的甲骨文请学生观察像什么? 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母”字的甲骨文就像妈妈给孩子喂奶的样子。通过字源追溯,加深对“母”字的认识。

  (4)读音分类识字

  出示两组词语:拼音字母、答案

  撑着渡船、山冈、懂得

  第一组生字“拼”“案”为前鼻音,第二组生字“撑”“冈”“懂”为后鼻音的生字。通过读音分类认读,更好了突出了字音的重难点,提示学生认读时读准字音。

  2.写字教学

  低年级写字教学,教师要注重写字习惯培养、写字方法的教授,授之以渔,才能活学活用,才能掌握写字的技能。

  观察字形的方法是写字教学不容忽视的重点,共分为三步: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

  看结构

  每节课写字前都应该培养学生读贴,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占格的习惯。这节课的8个生字,“姨、便、戏、教”是左右结构,“游”是左中右结构,“弟、伞”是上下结构,“母”是独体字。

  看比例

  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摆放位置的比例。特别是对于相同结构的汉字,比例的差别要能够通过观察区别,这样学生写的时候结构才美观。例如:这课4个左右结构的字,“姨、便、戏”要写得左窄右宽,“教”是左宽右窄。

  看关键笔画

  教学这课生字时,要重点引导学生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例如:“姨”,右边撇穿过中部的横画和扁扁的“弓”字,再撇出去,穿插到女字旁下方。“教”和“戏”写的时候要遵循避让原则。“教”左下的“子”避让右边,原来的横变成提。“戏”左边的“又”因为避让捺变成长点。

  3.整体构建,情感为线,自主感悟四个“我喜欢”

  本课教学难点“默读课文,能说出‘我’喜欢的是什

  么。”对于“我”喜欢的是什么,不能作为一个问答题来处理,语文教学不是为了追求一个标准答案,重要的是学生在读文本过程中,感受体验语言文字本身,体会作者表达的“我”喜欢的情感。所以,在突破这个教学重点时,建议运用整体构建式的思路和策略进行教学。第1-4自然段写“我喜欢”的部分作为整体板块来推进。首先提取信息,找出四个含有“我喜欢”的句子,接着围绕“我喜欢”,读中悟情,最后梳理四个“我喜欢”,构建画面。

  (1)提取信息,找出四个含有“我喜欢”的句子

  本节课以“我喜欢”为线索,读中悟情,引发共鸣。学习课文1-4自然段时,出示学习提示:默读 1-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含有“我喜欢”的句子。

  学生自主学习找到以下四个句子:

  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

  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

  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

  我真是喜欢极了。

  四句话中“我喜欢”的是什么呢?第一、二句学生通过读句子,从字面可以知道“我”喜欢的是枫树和喜鹊的窝。第三、四句“我”喜欢的是什么,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再次朗读品味,学生自读自悟会发现,“我”还喜欢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

  (2)围绕“我喜欢”,读中悟情

  低年级学生主要以感性思维为主,对语言的学习主要习惯于直觉体验、整体接收、综合感受,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活动过程——“悟”。

  1-3自然段写对枫树的喜爱可以作为一个小的整体来教学。学生通过朗读第一句,知道“我”喜欢的是枫树后,紧接着用“我喜欢枫树的什么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阅读,朗读感悟。抓住 “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绿荫”“遮蔽”等关键词语,体会“我”喜欢枫树的原因。

  教学四个含有“我喜欢”的句子时,可以继续练习第一单元学习的“朗读要注意重音”。朗读第1句可强调“很”字。第2句可强调“窝、喜欢”两个字,读“极”字语音稍微拖长,“了”要读得又轻又短,突出我喜欢喜鹊的窝。第3句用一个“是的”再次强调自己喜欢喜鹊的窝,好像对话中的应答,朗读时语气要轻柔而肯定。第4句朗读时可以强调“真”,读出儿童纯真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回到文本,再次朗读,教师相机点评:“我非常喜欢,喜欢到了极致,喜欢到了极点。”“对于这六只小喜鹊,我真是喜欢极了。”让学生感受四个喜欢的程度在逐步加深,然后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体会。

  (3)梳理四个“我喜欢”,构建画面

  朗读了四个“我喜欢”的部分,感悟了“我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后,教师可以对1-4自然段做一个整体的梳理。结合板书,描述画面,最后升华情感,配乐请学生合作朗读1-4自然段,使学生真正走进“我”的内心,将喜欢之情内化为学生的内心感受,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4.展开想象,感受情趣,迁移运用

  本课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这是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的具体体现。二年级以来与“想象”有关的语文要素已经出现了两次,分别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和“读句子想象画面”,本课是第一次提出了“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这是对学生提出了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能力要求。“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强调词语从积累到运用的过程,强调学生从“想”到“感受”再到“写”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看、读、演、写与想象融合的方法,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我”看到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展开的如童话世界一般奇妙的想象,感受文字蕴含的情趣,在语文实践中学会迁移运用。

  课文5-13自然段的学习,可以围绕“学拼音”“看日出”和课后习题中“吃虫子”三个情景展开,突破“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这一教学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入情入境朗读,感受作者表达想象内容的方法,孩子们有文本可学、有内容可感,学习想象更加直观、更容易掌握,进而迁移运用。

  (1)师生对话,补白想象

  情景一:学拼音

  在教学“学拼音”的情景时,教师范读句子:“鹊!鹊!鹊!”,引发学生展开想象:“你们知道‘我’在教什么吗? ”学生读文本知道:“在教拼音字母a o e。”

  这个部分的学习采用师生合作朗读的方式,把教师的引读和学生分角色朗读结合起来,营造对话情境。分角色朗读前,教师用语言营造氛围:“学拼音的情景太有趣啦!一个教一个学,还有一个在看,多么温馨的一家人啊!我们来合作演一演吧!女生,你们做喜鹊阿姨来教,赶快起身站在窝边,男生,你们当喜鹊弟弟来学,你们在窝里准备好!”教师朗读所有角色语言的提示语及“我看见——我懂得——我懂得”,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我”丰富的想象,体会“我”的想象源于对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喜爱之情。

  “学拼音”的情景教学,还可以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和标点符号,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补白文章的情境或者言外之意。

  如第5自然段,抓住文中的省略号想象,引导学生由省略号,发散思维想想喜鹊阿姨还会教些什么,再仿照文中的句式,请学生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把想象到的情景串联起来说一说,接着引发学生思考:“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拼音、唱歌、做游戏……做了那么多事情,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感受到什么?”学生通过前面的朗读和对文本的补白想象,学生能体会到:喜鹊阿姨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喜鹊弟弟的快乐和幸福。

  (2)合作演读,感受想象

  情景二:看日出

  “学拼音”“看日出”两个情景的表达上有相似之处,教学中可以采用问答式,对比朗读,将“我”听到的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叫声和“我”读懂的内容,也就是“我”想象的内容一一对应起来,然后通过角色扮演朗读,让学生置身童话般的意境,潜移默化受到影响,习得作者表达想象的方法。

  小组合作表演读之前,教师提示朗读窍门:“想要演好是有窍门的哦!第一要找到你演的角色说的话,第二要注意他说的话里的标点符号。”

  通过合作分角色表演读,进一步感受作者的表达方式,由“我”看到的,到“我”听到的,最后写想到的内容。在分角色读的过程中,同学们能进一步体会到“我”和喜鹊阿姨、喜鹊弟弟亲如一家的感情,感受到“我”把喜鹊“鹊鹊鹊”的相同叫声,想象成不同内容的趣味。

  (3)延续情境,自由想象

  情景三:吃虫子

  在师生合作表演读“学拼音”场景,小组表演读 “看日出”场景后,学生能感受到作者因为对喜鹊的喜爱,想象出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叫声的不同意思,通过角色扮演表演读,同学们已经融入了“我”和喜鹊一家有趣的生活画面,处于情感兴奋点上,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由“看日出”的情景直接延伸到课后练习“吃虫子”情景,拓展想象。

  学生写完后,在“吃虫子”情境中,请多名学生展示朗读想象的内容,教师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通过这样层层推进,逐步引导,营造氛围,让学生一直处于文本的如童话般的情境中,置学生于“语用”状态中,读说结合、读写结合、迁移运用,进行语言的再创造,能帮助学生由阅读向写作的迁移,在这一思维过程中,让同学们想象的火花在课堂上熠熠生辉。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