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石子赞》的教学设计|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860

  在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交流活动中,我上了一节示范课《小石子赞》,这是一节“教读课”,也是一节“知识课”。“教读课”是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剖析课文,掌握学习课文重点的课型。精教精练,授之以渔,教阅读方法是“教读课”的特点。诚然,语文知识是通过阅读进行积累的,“教读课”必须结合“知识课”一并讲解,教会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兼教知识。以下将从五个方面阐述《小石子赞》教学设计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紧扣单元重点

  《小石子赞》撷取自教材抒情单元,自然是必须紧扣抒情三元素:抒情对象、抒情手法和抒情内容。所以,在拟定教学目标时,我考虑到了单元教学重点,将抒情三元素设为教学目标:弄清抒情对象;掌握抒情手法;理解抒情内容。这三者包含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意目标。教学目标突出了单元重点,紧扣重点,接下来教读课就要强化阅读抒情文的三元素,充分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二、着重整体感知

  在课前,学生至少阅读教材《小石子赞》一遍,对课文已经熟知。在课堂上,学生回顾课文时,因为已经自习过,所以基本朗读对学生而言没有什么难度了,难就难在怎样读出重点、融注情感。这一点我注意到了,所以,我想尝试突破教学的难点。碍于课堂时限,我只能抓住前者(读出重点),稍作点拨。诚然,课前的整体感知,对于学生投入课堂、学习自信、把握学习重点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课前整体感知内容,根据预习、练习题先梳理学习内容,的确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三、结合练习题一并讲解

  学生想要“学”什么,就得“习”什么。在上这一节课前,学生需要完成6道预习题,这些预习题对应着单元重点、学习目标。例如:第一题是呼应“理解抒情内容”;第二题是呼应“弄清抒情对象”;第三题是呼应“理解抒情内容”;第四题是呼应“掌握抒情手法”;第五题是呼应“掌握抒情手法”;第六题是呼应“掌握抒情手法、理解抒情内容”。预习为课上的学习作了铺垫。我在教学过程中同步梳理、总结方法,引导学生完成练习题,指导阅读技巧:注意词频、抓关键词、筛选信息、推敲论证……这些都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在研读文章中进行渗透。这样的教学设计,始终是围绕单元重点、课文难点来设计的,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整篇《小石子赞》的主旨。

  四、充分运用板书图

  板书图是一种形象记忆法。据诸多研究显示,人类接收信息的主要来源是视觉刺激。在语文学习中,师生共同建构课文板书图,运用符号、文字、图像等,提取、加工、整合、归纳篇章内容,有助于学生牢记学习重点。以示范课《小石子赞》为例。

 

  《小石子赞》板书图

  学生通过板书图可以简易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也可以知道全文的情感基调是“赞扬、赞美”。单元教学的重点:抒情三元素,也可以从板书图中找到答案。故此,板书图简单扼要归纳了课文重点,强化了思维记忆,便利了学生的复习巩固。而“以石喻人”则归结了全文的写作手法,是新的知识点。

  五、加强能力训练

  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积累。因此,我们在设计“教读课”“知识课”的时候,必须让学生有锻炼能力的机会,而且教的方法尽可能多样化。经过反复练习、累积和沉淀,语文能力才可逐渐形成。以示范课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扣题审段,抓着题眼“赞”字“顺藤摸瓜”,推敲“赞”的原因。又如,提示学生注意用语:“爱小石子”“爱它们”,这些阅读策略的提示也有助于学生归纳段落重点。再如,《小石子赞》第三段提到小石子“毫不怜惜自己”,我就问学生这是什么意思,一方面了解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的深层意义,另一方面了解学生会不会用“字词推敲”的阅读策略。这些能力的训练点也是从语文本身出发的。如果我们长期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那么阅读教学将是学生驾驭文字、语言的催化剂。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