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儿童文学和儿童诗|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954

  儿童文学是什么?它是整个“大文学”里相对独立的一个门类,它是专门服务于少年儿童的文学。既然是“文学”,当然遵循一切文学规律。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都是一样的文学,只是服务对象不同。儿童文学的读者既然是少年儿童,就必然具有鲜明的“少儿特点”。这充分体现儿童生理心理独特之处的“少儿特点”,正是儿童文学美学特征异于成人文学的主要依据。

  一、儿童文学的特质

  儿童文学分三个层次:低幼文学(读者对象是幼儿园孩子及小学低年级学生)、童年期文学(读者对象是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学生)和少年文学(读者对象是初中以上的少年学生)。儿童文学的主体,无疑是前两个层次,即“低幼文学”和“童年期文学”。

  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文学比“成人文学”更重要,因为儿童文学的基本读者对象是低龄孩子,由于其幼小,心智尚处开启阶段,人格的可塑性强,他们从文学受到的思想熏陶和情愫感染,会影响其一生。因此,可以说儿童文学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性格的塑造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未来命运的走向。小学语文教材重视儿童文学、精选儿童文学作品的行为是适时且明智的。

  台湾儿童文学大师林良先生认为:儿童文学是浅语的艺术。这就是说,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字必须浅显、明白,尽量使用提炼过的口语,使儿童一读就懂,少用“文绉绉”的副词、形容词。儿童文学又是一种特别精练的艺术,它的艺术结构与文字、语言特别简洁,表达一个意思或一种感情,直截了当,不绕弯子。儿童文学文字语言的浅显简练,与它的读者对象是年龄较小、入世未久的儿童有关。因此,创作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难度是很大的。作者所付出的劳动,一点也不亚于“成人文学”。

  二、儿童诗的特点

  儿童文学的特殊种类——儿童诗,实际上是中国新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儿童诗的文学特征

  前辈诗人、诗评诗史专家何其芳的一段话,道出了包括童诗在内的一切新诗的基本特征: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之所以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是因为诗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一般不是通过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具体细致地描绘,而是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的片段,来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创造。这是一种感人的艺术境界,用以激发读者的感情,引起他们的生活联想,从而发挥诗歌的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

  之所以说“诗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是因为诗人在创作时,为了表达和抒发自己的爱憎喜怒,感情活动总是很强烈的。古人说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就是这个意思。所谓“缘情”,正是诗的一个重要特点。而强烈的感情,常常伴随着诗人的丰富沸腾的想象,这种丰富沸腾的想象,正好可以生动地表达诗人强烈的感情。

  之所以说诗“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是因为诗作为“文学中的文学”,诗的语言要求特别简洁和精练。首先,诗中的每个字都要有较强的表现力;同时,诗也要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音调和谐,朗朗上口,铿锵悦耳,和谐动听,富有音乐美,容易激发读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想象,并易记易唱。

  诗和其他文学体裁不一样的,就在于思想的深刻,内蕴的丰富,感情的浓烈以及文字的简洁、节奏和韵律;在形式上,它一般是分行排列的。诗的无穷的、神奇的魅力就在于此。

  作为儿童文学一个重要种类的儿童诗须用“浅语”写作,即儿童诗的语言应当是浅显的,诗行中必须富有浓郁的儿童情趣。它的想象、它的情感、它的思想,无不和儿童的心灵紧紧契合、息息相通。我们读柯岩、圣野、金波、任溶溶等当代著名儿童诗名家的作品,无不为他们弥漫、渗透在童诗中的儿童情趣所深深吸引和感动。这也是儿童诗特别能打动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儿童诗的选材

  我自己出版过二十多本儿童诗集,其中《春雨的悄悄话》被列为《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之一。我写的儿童诗,就题材来说,最多的是两大类:一是写大自然的,包括花鸟虫鱼、山水树木乃至种种宇宙现象;二是直接写儿童的,写他们的生活、游戏,反映他们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天真无瑕的心灵世界。

  我出生在农村,童年时代是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度过的,任何时候回忆起来,故乡的树木草丛、沟河池塘以及田野四季的景色依然历历在目;参加工作后我曾经走过大半个中国,游历过很多山川湖泊、风景胜地乃至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这一切,都是我创作大自然题材儿童诗的宝贵生活基础。写大自然题材的儿童诗,我特别注意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用儿童的情怀去感受自然景物,抒写出儿童面对美好大自然产生的那种好奇、惊喜以及儿童特有的天真想象。

  我写过一首《小蘑菇》:

  小蘑菇/ 你真傻

  太阳, 没晒/ 大雨,没下

  你老撑着小伞/ 干啥?

  著名诗人金波在读这首儿童诗时曾说过:初读这首小诗,你会觉得它就是孩子脱口而出的话,没有比喻,没有描写,一言以蔽之,没有技巧。其实,技巧就在这平实浅近的话语里。我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立刻显现出了一个翠绿的世界,那时在夏季绿荫满地的树林里,一个孩子正蹲下来,望着那从地里钻出来的肥大的蘑菇,他不知不觉地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中了。对于曾经感受过的情趣,由于感受颇深,诗人就不必借助文字技巧,而只要靠艺术的把握,去把握那个既属于孩子又属于自己的美丽的幻想世界。

  我写反映儿童生活的儿童诗,灵感来源于我对自己儿时生活的回忆,我的两个儿子小时候的事,以及平时深入幼儿园、学校与小朋友们的接触和观察。

  我在进入儿童诗创作状态时,一方面要把自己“变为”一个儿童,一方面也不忘自己是个成人、诗人。把自己“变为”儿童,是要真切地抒写出儿童特有的情感和心理;不忘自己成人和诗人的身份,是防止和儿童“一般见识”,要有意识地通过纯正的、富有儿童特点的文学语言、精巧的艺术构思、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诗的形象,对儿童在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等方面,起到健康、正确的引导和启迪作用。

  我写儿童诗的另一个体会是,要想提高创作的艺术质量,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不断磨炼自己的艺术技巧。这可以通过钻研有关文学理论、阅读和分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以及自己的勤奋创作逐步达到。

  (三)儿童诗的想象

  写儿童诗,选材非常重要,想象也是必不可少的。

  诗人王宜振很久以前就想写一首植树的小诗。但是,他要表现的主题并不新鲜,这类诗别人已经写过很多,再要写出新意实非易事。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小池塘边散步,突然发现这个小池塘像大地的一只眼睛,只是这只眼睛缺一样东西——睫毛。他想,如果在池塘的周围栽上一棵棵小树,这只眼睛不就长出“睫毛”了吗?这一美丽的想象,一下打开了诗人艺术构思的窗户,使他很快写出了一首题为《蓝眼睛和长睫毛》的儿童诗:

  小池塘真蓝真亮/ 它是大地妈妈的一只眼睛/ 总是睁着

  大地妈妈/ 想做一个漂亮的梦/ 可眼睛总是闭不上

  我们在它的周围/ 栽了一圈小树

  小树长粗了/ 小树长高了/ 眼睛有了长长的睫毛

  现在/ 它的睫毛可以轻轻关闭/ 大地妈妈/ 可以做一个甜甜的梦了

  在诗人的想象中,有着美丽眼睛的大地妈妈,因为有了这“长长的睫毛”,眼睛可以合上,就“可以做一个甜甜的梦了”……多么别致的想象,多么奇特的构思,多么美好、多么浓郁的诗的意境啊!

  (四)作儿童诗要用形象思维

  任何诗歌,包括儿童诗在内,都是诗人形象思维的结晶。诗歌靠什么发挥它的功能?靠的是通过诗的语言,来表达情(感情、情愫)、理(思想、哲理)、象(意象、形象)。这也是诗歌的三个基本要素。情,感人。理,喻人。“形象”在诗中的重要位置是不言而喻的。对接受对象是孩子的儿童诗来说,“形象”尤其重要。这是因为情和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用心去意会,而“形象”则是可观、可触、可感的。因而,“形象”在儿童诗中的审美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例如台湾诗人林武宪的儿童诗《鞋》:

  我回家,把鞋脱下/ 妹妹回家,把鞋脱下/ 哥哥、爸爸回家/ 也都要把鞋脱下

  大大小小的鞋/ 是一家人/ 依偎在一起/ 说着一天的见闻

  大大小小的鞋/ 就像大大小小的船/ 回到安静的港湾/ 享受家的温暖

  家里的每一个人,一回到家里,都把鞋脱下,换上拖鞋,这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日常生活现象。可是诗人把每一双鞋看作家庭成员的代表,鞋子摆放在一起,好像一家人“依偎在一起”,在相互诉说着一天中各自有趣的见闻。诗人用非常平白朴素的语言,抒写出了一个和睦家庭十分融洽温馨的氛围,让儿童通过对诗中情景的感受,联想和体会到自己家庭的温暖。

  (五)儿童诗的音乐性

  儿童诗的魅力,当然还在于它具有音乐性,讲究语言的音韵、旋律、节奏。台湾某小学课本上的一首诗,题目为《爸爸捕鱼去》,全诗是这样的:

  天这么黑/风这么大/爸爸捕鱼去/为什么还不回家

  听狂风怒号/真叫我心里害怕

  爸爸!爸爸/我们心里多么牵挂/只要您早点儿回家,就是空船也罢

  我的好孩子,爸爸回来啦/你看船舱里,装满鱼和虾

  努力就有好收获/大风大浪不用怕

  快去告诉妈妈/爸爸已经回家

  这是一首充满感情、渗透着浓浓父子亲情的儿童诗。这种感情的表达,与诗人在诗里非常讲究押脚韵有密切关系。这首诗押的是严格的“发花”韵辙,二、四、六偶句一韵到底,这个韵辙很适宜于表达深沉柔婉的情感。

  谈到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儿童学习写诗,务必要讲究押韵。现在很多小学生写的诗,都不押韵。写诗不注意、不重视押韵,我认为这是当下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学会押韵,这是写诗的基本功;小孩子写诗,这是一种不能逾越的基本训练。有的辅导教师,忽视诗歌韵律(押韵是韵律的一个重要方面),鼓励学生写诗不押韵,我认为是一种误导。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报纸、刊物上发表的诗歌作品,不是好多都是不押韵的吗?是的,有这种情况。怎么看这种状况呢?我认为现在写诗有一种“无韵化”的倾向,是不好的;当然,无韵诗本身不一定不好,无韵诗当中有不少是诗歌精品。例如,艾青晚年写的很多诗,还有老诗人卞之琳著名的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也不押韵。我个人认为,不押韵的诗可以写,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写的。从“有韵”到“无韵”,这是一个发展过程;只有真正写好了有韵诗,真正圆熟地掌握了诗的技巧,才能尝试写无韵诗。无韵诗是一种新的境界。许多著名诗人,都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无韵诗,但那种无韵诗,实际上还是有“韵”的,只不过那是一种内在的“韵”。看来是一种无技巧,实际上是一种高技巧。一些成就卓著的名诗人才具备这种写作本领,一般作者尤其是开始“学步”的小作者,是难以企及的。因此,我极力主张,甚至大声呼吁,小作者、小学生学习和练习写诗,必须讲究押韵,从写押韵的诗起步,因为这是一种基本训练。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