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儿童插上文学的翅膀|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927

  儿童文学是“沟通儿童与现实、儿童与历史、儿童与未来、儿童与成年人、儿童与儿童之间的精神桥梁”,希腊儿童文学作家洛蒂·皮特罗维茨在1986年日本国际儿童读物协会发言中的这句话,以专业的视角为我们阐释了儿童文学作品对于沟通儿童与外部世界的重要意义。从童谣、童话到图画书,儿童文学作品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然而,如何为我们的孩子选择儿童文学作品,怎样将儿童文学与语文课堂相结合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今天的教师。首都师范大学王蕾副教授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一书(以下简称“本书”),针对这些困惑一一作出了解答。本书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儿童文学的概念、重要性、美学责任及儿童文学学科的系统知识。同时,本书还介绍了儿童文学各类文体(包括童话、寓言、儿童诗歌、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图画书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常涉及的思想理论、历史发展与教学应用。本书着重阐述了如何进行教材内外各类儿童文学文体的教学,及在小学语文整体教育中教师如何有效运用儿童文学实现语文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培养目标,适合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和广大在职小学教师阅读。

  一、为什么要让孩子阅读儿童文学

  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思维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形象观察优于抽象演绎,情感体验长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胜于逻辑分析,想象再现强于实证推理。[1]正如儿童的生理成长需要多方面的物质营养,儿童的思维成长同样需要多方面的精神食粮,而文学则是最重要的精神食粮。著名作家林清玄在《雪的面目》中说:“只要站到雪中去,什么也不必说,就知道什么是雪了!”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儿童化”,充满着儿童的想象与幻想,儿童的观察视角和表达方式,儿童的心理与情趣,儿童喜闻乐见的题材内容、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2]5为儿童提供了“站在雪中认识雪”的思维成长空间。

  同时,“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2]9黑格尔曾说:“艺术在本质上是心灵性的。”[3]儿童文学“以善为美”的内涵正在于指向儿童自身的完善,即通过艺术的、形象化的审美愉悦来陶冶和优化儿童的精神生命世界,形成人之为人的那些最基础、最根本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2]9儿童文学是一种充满着幽默、快乐、阳光色彩与游戏精神的文学,张扬儿童天性,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2]5

  二、如何为孩子选择儿童文学

  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对儿童文学这个艺术世界作过形象的描绘:“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绝不像一张白纸。儿童文学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的莹澈,然而绝不像一片玻璃。”澄澈而不苍白,晶莹却不空洞,这既是优秀儿童文学所独有的美学魅力,也是评价儿童文学作品的标准之一。在浩如烟海的儿童文学作品市场,如何为孩子甄选适合其阅读,并有益其身心成长的作品,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本书如同一张地图,为挑选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提供了指引和参考。

  本书指出,根据儿童的年龄段,儿童文学分为三个层次——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这三个层次各自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与独特使命:幼年文学服务于3—6岁的幼儿,特别注重娱乐与趣味,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象易懂、可诵易记,帮助幼儿认知客观事物,培养良好习惯和品德,丰富语言知识,主要文体有儿歌、幼儿诗、低幼童话故事、图画书等;童年文学为6—12岁的儿童服务,注重快乐、幽默、幻想、探险、寻秘、游戏等艺术元素,人物形象性格丰满,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机智地融入易于为儿童理解接受的立人、做事、为学的人生道理,主要文体为童话、寓言、儿童散文及儿童小说、儿童诗等;少年文学则服务于12—17岁的少年,特别关注少男少女的校园现实生活与内心情感世界,有关青春、校园、成长、时尚是这类文学锁定的目标,重视美育与引导,帮助少男少女健全地走过青春期,走向青年,走向成熟,主要文体为少年小说、少年诗、寓言、散文、报告文学等。[2]13-14

  本书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偏好与需求,分童话、儿童诗歌、儿童散文、寓言、儿童小说、图画书六大板块进行作品推荐,结构严整,内容丰富。以第三章《童话的理论与教学应用》为例,第四节《经典童话作品阅读与教学》中重点推荐了10部童话作品,其中既有陪伴几代人成长的《丑小鸭》《木偶奇遇记》,也有后起之秀《哈利·波特》系列;既有著名外国童话《绿野仙踪》《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也有在我国广为人知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宝葫芦的秘密》。书中对每一部作品的介绍包括作者简介、作品内容、作品特色、精彩摘要、阅读链接等内容,与此同时,本章结尾的附录2“课外阅读童话问题作品推荐”中还精选了近百部中外童话作品供教师选择。

  三、如何将儿童文学融入语文课堂

  作为我国小学文学教育理论研究第一人,早在1920年,周作人就在《儿童的文学》中写道:“我想儿童教育,是应当依了他内外两面的生活的需要,适如其分地供给他。……第一须注意于‘儿童的’这一点,其次才是效果,如读书的趣味、智情与想象的修养等。”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学,同样应该将“儿童的”放在第一位,体察儿童的内心需求,“让孩子们站到语文中来”。如何做到呢?首先要引起儿童的兴趣。著名教育家、儿童文学家叶圣陶编写《开明国语课本(小学)》时,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他说道:“小学生即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得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4]优秀的儿童文学不仅会对儿童产生吸引力,使儿童获得快乐,而且其美妙印象将会伴随终身。郭沫若曾动情地回忆幼时唱儿歌的情景,那种诗情画意留给他极深的印象。他说道:“儿时和姐妹兄弟在峨眉山下望月,有时会顺口唱出这些儿歌来,那时候的快乐,真是天国了!”[2]5

  一些语文教师担心,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无法阅读儿童文学,其实,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班马在《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中对这一担心作出了回答,他认为,少年儿童的阅读具有一种跳过不懂之处的巧妙能力,生字、生词、生事、生义并不妨碍他们作出大体的把握。低年级儿童虽然识字量有限,但好奇心驱使他们以模糊的阅读方式在文学作品中探险,获得自身独特的阅读体验。鉴于此,在本书中,编者不仅对经典教学设计案例进行解读,还针对每种文体的推荐作品给出了分别适合低、高年级的阅读课设计方案。例如,在第六章《寓言的理论与教学应用》中,针对《伊索寓言》进行的阅读课设计,低年级方案选取《龟兔赛跑》一文,请学生借助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并进行分角色表演;中年级方案选取《乌鸦喝水》的故事,请学生用瓶子、小石子、水等道具亲自模拟乌鸦喝水的过程,体会乌鸦找水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并拓展学生的思维:如果瓶子旁没有小石子该怎么办?随后根据《乌鸦喝水》的情节进行扩写,补白乌鸦的心情;高年级的方案则更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前请学生用一星期时间阅读《伊索寓言》,课上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并谈谈故事中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人物,以及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人或事。

  也有教师担心,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会分散学生的精力,潜意识中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视为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对此,本书作者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专家王泉根教授曾说:“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体两面’之事。这是因为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所面对的都是18 岁以下的广大少年儿童。如何为少年儿童提供品质优美的精神食粮,使他们感悟文学之美、母语之美,促进民族下一代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共同的文化担当和终极目标。”[5]儿童文学不仅与语文教育有着共同的目标,有时还能对课堂教育形成有益补充。本书第七章《儿童小说的理论与教学应用》推荐了作家曹文轩的作品《草房子》。小说通过一个叫桑桑的少年的视角,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故事以及平凡的人物:因为秃头而被嘲笑的秃鹤,小小年纪就挑起生活重担的细马,遭受人生变故却不屈服于命运的杜小康,在外婆身边长大、温柔而内向的纸月……这些人物各有各的性格、命运,却又有着同样的品格——善良、坚强,学生在阅读这些故事时,会不自觉地产生共鸣,获得力量。正如曹文轩在《草房子》序中所说:“美感与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甚至大于思想的力量。”将儿童文学作为语文课堂的补充,正是让儿童在学习知识、获得思想的同时,心灵受到美的陶冶。

  “育人始于立美,立美始于儿童。”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能缺乏文学的陪伴与熏陶。用儿童文学充实小学语文课堂,如同用文学之美浇灌出一株株善的花朵。帮助教师挑选、使用儿童文学作品,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服务于儿童,正是《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编写的初衷与本心。

  参考文献:

  [1] 杨士荣.儿童文学审美化——谈儿童文学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时代文学,2019(5):191-192.

  [2] 王蕾.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5.

  [3]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 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2.

  [4] 韦商.叶圣陶和儿童文学(代前言)[M].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

  [5] 王泉根.儿童文学如何走进中小学语文教学 [N].中华读书报,2018-12-6.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