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调查研究|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712

  大数据时代,阅读成为人们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于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的方法,对小学一年级某班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依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对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课外阅读有指导作用。

  一、研究的意义

  (一)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大数据时代的迫切需要

  在信息急速膨胀的时代,培养学生快速吸纳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已经刻不容缓。只有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效率,才能使他们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一直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良好的阅读能力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和帮助,通过阅读为写作提供足够的素材,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广泛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广泛的阅读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某校小学一年级某班的47名学生的相关情况。整个问卷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关于学生阅读基本情况的问题(阅读的数量和原因);第三部分是关于学生阅读习惯的问题。下面将从五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一年级男女生的阅读兴趣基本一致,但是已有区别

  从表1可以看出:

  1.小学一年级男生和女生都喜欢《贝贝熊》系列和《爷爷变成幽灵了》。这一现象说明,小学一年级的男生和女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一致,两性在阅读爱好、兴趣方面的差异还不明显。

  2.男女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分离的趋势。从排行榜可以看出,男生的课外阅读倾向于科幻冒险类的书,如《植物大战僵尸》《鲁滨孙漂流记》等,而女生更加倾向于看感性、情感之类的书,如《讨厌妈妈》《我想有个弟弟》等。

  

  原因分析:虽然小学一年级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还比较小,男女性别特征还不明显,但是科学研究显示:五六岁儿童已经能理解性别的含义,并能够通过积极思考建构自己的性别特征。当儿童知道自己属于哪一性别后,就会做出自己所认为的与该性别一致的行为。因此,男孩子认为探险、科幻之类的书才符合男孩子的个性;女孩子认为情感、感性的书才适合女孩子玩。[1]一旦儿童知道自己属于哪种性别,就会随着对文化中男性和女性概念的理解而采纳相应的性别角色,并将自己的行为与文化中的性别图示相匹配。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女生之间的这种阅读兴趣的差异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

  教师和家长在平时指导孩子阅读时,要关注孩子之间的性别差异,因势利导,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阅读材料,给予孩子更多选择。但是,不能人为地夸大这种差异性,要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地牵引和纠正。

  (二)学生的阅读兴趣广泛

  本次调查的47位同学所写出的“最喜欢的三本书”的书目,集合起来共有90种。其中《贝贝熊》系列丛书获得18票,《爷爷变成幽灵了》获得5票,《植物大战僵尸》获得4票,《十万个为什么》《我讨厌妈妈》各获得3票,《迷宫》《奥特曼》《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神奇校车》《笑猫日记》《方形的月亮》《小蜜瓜》《我想有个弟弟》各获得2票,其余各获得1票。

  

  这些书上榜的原因是:

  1.“图书角”的作用。“图书角”是一个微型的图书馆,学生阅读方便。

  2.班集体的环境利于学生之间交流阅读信息。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比较通畅,能相互交流阅读近况。

  3.《贝贝熊》这类书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本书内容生动有趣,结构合理,引人入胜,深受学生喜爱。

  学生的阅读面很广,有科幻类的如《奥特曼》系列、《超级英雄》集合;有科普类的如《十万个为什么》《迷失在太阳系》;有童话类的如《一千零一夜》《我梦游在仙境》;有文学经典以及历史典籍等。在学生“最喜爱书目”当中,笔者很欣喜地发现学生已经阅读了一些经典文学名著,具备了一些文学素养。古典名著不但能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能够对人们的为人处世、伦理道德形成影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思想道德素质。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起始阶段,家长和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

  (三)学生更喜欢在家里一个人读书

  从图1可以看出:用多选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喜欢在家里读书的学生有38人,占81%;喜欢在教室里读书的学生有18人,占38%;喜欢去学校图书馆读书的学生有11人,占23%;喜欢到小区图书馆读书学生有14人,占30%;喜欢在其他地方看书的学生有24人,占13%。由此可见,学生在家里读书的情况最多,其次是自己一个人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读书。但是,到图书馆读书的学生很少。

  

  这一方面反映出学生普遍家庭教育环境较好,家庭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家长有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图书馆对小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图书馆的一些方面(距离、座位、安全)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改变图书借阅的方式,允许学生把书带到家里、班级中阅读,不仅会节省图书馆的空间,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学生在家阅读的时间。

  

  由图2可以看出,喜欢一个人读书的学生有34人,占72%;喜欢由妈妈陪伴读书的学生有19人,占40%;喜欢由爸爸陪伴读书的学生人数有15人,占的32%;喜欢由爷爷奶奶陪伴读书的有6人,占13%;喜欢和家里其他人一起读书的有7人,占15%;喜欢和同学们一起读书的有10人,占21%。由此可见,喜欢一个人读书的学生人数最多,其次是和父母一起读书的人数。

  究其原因,可能是:

  1.深圳家庭的独生子女偏多,所以平时只有长辈陪伴或者一个人在家里读书学习。

  2.现代家庭基本上都是小家庭结构,年轻的父母白天需要去工作,下班后还要操持家务,能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很少。

  从图1、图2可以看出,学生一般是在家里一个人读书。所以,家长要提高亲子意识,争取多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分享阅读的快乐;要带孩子走出卧室,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四)学生还未养成分享、反思的习惯

  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一般是:看完一本书后,再找一本新的看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9%;看完一本书,如果没有好看的书就不看了,等有了喜欢的书再来看的占6%;看完一本书,给朋友讲这本书,然后介绍给同学、小伙伴看的占17%;看完一本书,把书里面不认识的字、词抄到笔记本上,弄懂了之后再看新的书的人数占9%。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看完一本再接着看另一本。

  究其原因,可能是很多学生自我中心的意识还很强,还未学会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注:本题目是想调查学生在阅读一本书后,有没有做笔记、同小朋友分享的习惯。题目:一本书你看完了,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1.找一本新的看。

  2.如果没有好看的书就不看了,等有了喜欢的书再拿来看。

  3.给朋友讲这本书,然后介绍给同学们、小伙伴看。

  4.把书里面不认识的字、词抄到笔记本上,弄懂了之后再看新的书。

  从表4可以看出,当学生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喜欢问别人的有22人,占47%;直接查字典的有9人,占19%;直接上网查的有4人,占8%;不管它,继续往下读的学生有12人,占25%;其他情况(找规律等)有2人,占4%。

  

  注:该题目是调查学生如何处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不认识字的情况。题目是:读书时看到有不认识的字,你一般是怎么做的?

  1.问别人。

  2.查字典。

  3.上网查。

  4.不管它,继续读。

  5.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请写出来。

  由表4可以看出,尽管有21%的学生对不认识的字的态度采取不管不顾的态度,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会采取用各种方法来认识它,有的学生甚至会采用找规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说明学生已经在慢慢地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对不认识的字,大多数学生是直接问别人,通过查字典、上网识字的人数少,这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还不是很主动地动手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而是依靠别人,想采取最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从表3、表4可以看出,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未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会反思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和家长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做笔记、给朋友讲解等),经常用榜样的作用来激励学生,还可以经常开展阅读经验分享活动,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学生读书的时间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

  从图3可以看出,学生选择在周六、日读书的人数最多,有28人,占60%;在课间休息时间读书的学生有23人,占49%;在节假日读书的学生人数有20人,占42%;在放学后读书的学生人数有17人,占36%;在早晨读书的学生人数有12人,占26%;利用教师预留的时间读书的人数有10人,占21%。

  

  (注:“教师留的时间”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预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

  究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在周末和节假日会有更多的时间;学校的课业负担重,在学校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少;教师把家庭当成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场所,一般把课外阅读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总体来说,家庭教育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少有家长能在学生阅读方面给予全面的指导。所以,学校教育要平衡学业和课外阅读的比重,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结语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充分发挥阅读的功能,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在认知系统建立过程中,容易受教师、父母等重要他人的影响,外在的环境因素对其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有显著影响。学校应与家庭密切合作,将外界影响因素变成积极力量,共同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学校要经常开展亲子活动。经常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亲子活动课程,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意识,转变教育观念,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同时,学校也可以请在培养孩子课外阅读习惯方面有方法、有成效的家长介绍经验。

  建立“家庭—学校”联系平台。家长要及时与学校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动态,要及时把孩子在家里的良好表现以及进步告诉老师。同时,教师也可以把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和一些推荐书目与家长进行沟通。

  (二)体验式阅读

  在阅读时,家长和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和生活联系起来,从读书中体验到快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笔者的研究,样本量少,方法有限,研究具有局限性,未能全面概括出普遍的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状况。但是,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阶段学生的某些特点。笔者会进一步扩大研究调查的范围,采用更为系统科学的研究方式,以期后续研究能更加真实地反映一年级学生的阅读状况。

  参考文献:

  [1] 赛安娜,等.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315-318.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