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只是一站——从统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看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1194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以下简称“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关注了“人教教材培训”、省级教材解读培训之后,尤其是经历了自己的教学实践后,我对“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编排与改变充满了喜爱与尊敬。

  一、教材不仅是课本

  (一)在附录中明确标注语文基础知识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显著变化之一,是在附录中明确标注语文基础知识。从第二课起,认识田字格,生字笔画、笔顺、部首,汉语拼音的笔画、笔顺,什么是字、词、句,生字表中的多音字,《常用笔画名称表》《常用偏旁名称表》都明确标注或安排在教材当中。

  这是一个重大变化。使用“部编本”语文教科书时,孩子们不再是张大嘴巴等着教师把虫子喂进嘴里的雏鸟,他们可以凭借课本,不等待教师讲授、不需要另外查阅工具书、参考书,只通过自行研读课本,就能大致掌握这些简单明了的基础知识。

  在这样的变化下,我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也要随之发生变化。我的教学工作也许要从“强调孩子们抬起头认真听老师讲”,向“鼓励孩子们低下头自己去看”转变;?要从“新知讲授”向“释疑解惑”转变。从“部编本”语文教科书中传递出的编者对一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与引领,令我发自心底地敬佩。

  (二)明确提出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另一显著变化,是在课后习题中明确提出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目标、途径和时段。

  例如,对识字教学的安排:《日月明》一课中用“你能猜出下面这些字(泪、休、歪)的意思吗”?,教给孩子们通过研究字形推测字义的方法;《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很多木字旁的字都和树木有关”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去探寻汉字部件的表意功能;《语文园地六》“连一连”用归类的方式引导孩子去探寻汉字的结构;《小蜗牛》“在图画的帮助下,你猜出了下面加点的是什么字吗”引导孩子们利用图画在语境中猜测字义与字音。这些围绕着探寻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展开的学习活动,既引导着孩子们如何学,又指导教师如何具体地帮助孩子们掌握自主识字的基本技能。

  再如,对朗读教学的安排:在《zcs》一课中,用“学”“学生”“我是小学生”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字、词、句;《秋天》一课的“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语文园地五》的“读一读,读准字音”(读“你们”“家里”等词语);《青蛙写诗》认识逗号和句号,感受它们停顿的不同之处;《雨点儿》读出词语与逗号、句号的停顿;《乌鸦喝水》按自然段来读。由明确什么是“字、词、句”,到“读准字音”“读准词语的音”“读出句子的停顿”“把一段话读通顺”的朗读训练序列编排得非常清楚明白。

  从阅读教学的安排上看,“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前五个单元的教学重点都放在朗读与积累字词上,直到第六单元才开始通过课后问题引导孩子们将文本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到第七单元才开始进行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训练。重点明晰,取舍有度,稳步推进,井然有序。

  使用这样的课本,一线教师可以从课后题和语文园地中明确每篇课文教什么、教到何种程度。加之这种编排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序列性。这样就从根本上扭转了以前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时常由教师凭着个人的喜好与素养随意安排的状况。对于不同地区、不同课堂、特别是师资薄弱地区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具有公平意义和促进作用,也使得母语教学的实施更加具有规范性。同时,教材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依照知识体系的整体序列稳步推进的,严格按编者意图去实施教学,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提前训练”“拔高训练”“随意训练”带给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和学业压力;也使得孩子们有更充分的课余时间去广泛地融入生活,广泛地进行个性阅读,广泛地参与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所以,在我的心里,“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一册不仅是面向学生的亲切“学本”,也是面向教师的权威“教纲”。我也不断提醒自己,在使用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时,要克服“一味自己讲”和“想讲什么就讲什么”的惯性行为,准确理解教材中具体环节的设置与课程标准整体要求之间的关系,尊重教材编排本身的教学序列,不提前、不拔高、不随意,一课一得,循序渐进地落实编者意图,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二、学习的途径不止一条

  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重大变化还有拼音教学的位置与识字教学的编排。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倡导学习途径丰富化、多样化的理念。

  首先,拼音被编排到“识字一”后,传递出“拼音不是识字的唯一途径,不依托拼音一样可以识字”的信息。接下去,《语文园地一》在读诗歌中识字;《语文园地二》通过读课表识字;《语文园地四》通过反义词和认识同学的名字识字;《语文园地六》在路边的招牌上识字;《语文园地七》在介绍家人中识字;《语文园地八》在不同生活场景中识字,继续强化和拓宽着通过不同途径识字的理念。虽然教材中要求掌握的汉字只有400个,而编者通过教材鼓励孩子们去接触、去主动学习汉字,一学期后孩子们学到的汉字一定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同时,拼音部分每一课都配备了暗藏所有新授内容的具有故事情节的情境图;从《bpmf》开始,每一课的拼读音节直接带调、且都是生活中常用的高频音节;甚至在拼音教学部分《zcs》一课中编排了用“学”“学生”“我是小学生”,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字、词、句的教学内容;还在《语文园地二》的字、词、句运用部分编排了把发音中含有同一个韵母的生字与相应韵母连起来的练习。我想这些创新是要告诉我们,不仅拼音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生活中的事物,生活中的积累一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拼音;不仅拼音可以帮助孩子们读准汉字的音,汉字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准拼音的音;学拼音不仅仅是学拼音,还可以同时学字词……学习的途径不仅丰富化了,而且还综合化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更加真实、有效地还原并利用了汉语学习是母语学习的根本属性。

  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新增的《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和沿袭的《日积月累》也在同样丰富着学习的途径——孩子们不仅可以和老师、同学一起在课堂上、在学校里学习,还可以在校园外和爸爸妈妈、亲戚朋友、社会各界人士一起读书学习,还可以到书店、图书馆里读书学习;积累背诵是一种学习,把自己读过的故事分享给他人也是一种学习……

  教材编排的开放性必将引领教学进一步走向多元与综合。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习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更要关注达成目标的途径的丰富性、综合性,示范和鼓励孩子们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珍视和激发孩子们探索学习方式的热情,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更包容、更有个性、更具创造力的人才。

  三、课堂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

  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将“识字一”提到拼音教学之前是备受关注的改变。教材凭什么作出这样的改变呢?我想,重要的一点就是凭着对孩子们入学实际情况的尊重。

  汉语是孩子们的母语。从他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每天听到的、看到的、用到的都是汉语。汉语的音、形、义已经伴随着各种鲜活而丰富的生活体验存在于他们的眼里、口里、脑里和心里。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素养与广大家庭的经济状况都有了巨大的提升,家庭和社会对于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也愈加重视。孩子们在进入小学时,早已不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和学习体验。小学课堂已经不再是孩子们学习的起点。

  这一点已经被教学实践所证实。很多孩子对“识字一”的内容很熟悉,甚至有不少孩子拿起课本就能流利地朗读。少数孩子学前识字不多,但也同样有着丰富的生活积累。在良好的学前教育和幼儿绘画普及的今天,孩子们对于用笔的熟悉程度和手部细小肌肉的控制也大都能满足写字教学的需要。在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整体学习氛围的帮助与浸润下,绝大多数孩子掌握课本上的内容并不困难。

  课堂也不是学习的终点。一是孩子们的学习活动并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孩子们的家庭、丰富的课外书、多元的生活经历、社会上分化细致而专业的培训机构、包罗万象的网络资源都是孩子们随时可以进入和调用的学习资源。二是孩子们学习的目的并不只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了,作业完成了,测试完毕了,这个课堂结束了,但孩子们的学习活动不会因此而停止。

  我常常问自己,孩子们不再只靠课堂获取知识,教材上的内容又刻意减少了。这一增一减之间形成的空间如何利用?是把它转化为针对期末考试的大量题型训练,以保证更高的分数?还是将其转换为具有生长意义和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生活体验?我们的课堂与学习活动该何去何从?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给出的导向是明晰的。

  (一)手把手的传授要向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勾连学生生活积累转变

  在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课文由20篇减少为14篇,要求掌握音、形、义的生字由400个减少到300个,拼音的音节拼读练习由拼读所有音节减少到只带调拼读生活中出现频率高的音节。排版上文本短小而图画精美,追求一种疏朗、充满童趣和中国韵味的美。“识字一”的第一课《天地人》,只有六个字,且与第二课《金木水火土》共用一幅图、共写四个字。辽阔的天空、苍茫的大地、渺小的人类与天地间亘古不变的元素浑然一体。第一课只认不写的“疏”,给了教师与孩子们相互了解的空间。课堂上,让孩子们充分回忆和述说他们记忆中的“天地人”的形态,“你、我、他”的故事,孩子们那独特的视角与生动的表述令人惊叹、惊喜。一节课交流完,小小的他们在相互启发中竟然发出“天地是人们的朋友”的感慨。课后,孩子们创作的以“天地人”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也充满了个性及对生活的展现。

  真正的宝藏不是文本,而是孩子。把从压缩文本和减少知识点上节余出来的空间与时间,用来把孩子们当作宝藏去发现、去挖掘,敢于把时间给予孩子们,让他们通过教学内容的导向,在课堂上展现出自己光彩闪闪的一面,并把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引向闪闪发光的生活。这样一来,不仅课堂会变得趣味无穷,在感受到孩子们美好的心灵、奋力地成长、无穷的创造力后,师生之间的信任也会神奇地建立起来。

  (二)始于课堂、终于作业的学习要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变

  “ 我 们 的 口、 耳、 目、 手、 足 能 做 哪 些事?”“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什么?”“我会把文具摆放整齐。”“我会自己整理书包。”“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新年到了,给家人或朋友写一句祝福的话吧!”当我们的孩子面对这样的练习题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可以肯定的是,孩子们一定不会想“写祝福语时要用到的字是不是要求掌握的一类字”,他会说“我想写这个字,请教我”;孩子们一定不会想“语文课收什么书包”,他会马上把文具都拿出来尽力摆弄得整齐些;?孩子们肯定不会想“我拼出什么秋游就真能带什么呀”,他会认真地去拼、去看看自己想带的东西音节里有没有……

  这样的练习架起了阅读与生活、文字与心灵之间的桥梁,引导孩子们形成经验与情感的共鸣,把文本中的美好情境转化为对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注,自然而然地使孩子们把优秀文化的熏陶转化为内在的体验与向往。

  “我说你做”——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我们做朋友”——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用多大的声音”——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小白兔运南瓜”——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四个口语交际活动的设计不仅目标明确,还精心选择了孩子们喜欢的游戏、编故事的形式,以及“交朋友”“不同场合用多大的声音讲话”这些孩子们在日常交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想象,通过这样有针对性、有实用性、有趣味性的一课一得的专题训练,孩子们的交际能力、自信心和风度都会稳步提升。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要通过课堂转化为考卷上的汉字与解答,而是要通过课堂转化为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成为孩子们走向独立、走向幸福、走向终身成长的思维品质和精神支撑。

  (三)课堂要由传送站向交换站、加油站、核电站转变

  在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课文减少了,生字减少了,但两个识字单元内选用的文本内容由以前的8篇增加为10篇,新增《和大人一起读》文本8篇。孩子们在课本内阅读的文本总数和接触的汉字总量实际上是增加了。这样,必须掌握的内容减少了,而孩子们可以接触的内容增多了。换句话说,就是要考试检验的内容减少了,而不用考试只需孩子们了解的内容增多了。

  同时,课后练习与园地中的习题,?要么清晰地指向语文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要么清晰地指向孩子们的生活,每课只有一个训练点,到了七、八单元才有部分课文有两个训练点。

  在这些少与多里,编者的意图是什么呢?我仿佛听得到他们在苦口婆心地说:“你们少讲点、少练点、少写点、少灌点,让孩子们自己在阅读与生活的情境中多读些、多见些、多体验些、多交流些……”

  孩子们不是容器,他们有着自身蓬勃的生命力、感受力和对新鲜的事物、未知的世界无穷无尽的探索欲望。他们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梦想。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孩子们,把一位老师对几十个孩子的单向传送模式转变为几十个生命之间平等的、安然的对话与交流、碰撞与启发。教师只是课堂中交流的一员,而更多的时候,我们也许更应该是一位倾听者,一位欣赏者。

  更多的联系课堂与生活的语文学习活动会成为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本学期我针对教材鼓励自主识字和一年级孩子们喜爱识字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汉字宝袋大作战”和“班级书库日日读”语文综合活动。孩子们将自己每天新认识的汉字做成小字卡装入“宝袋”带到学校,可以两人一组展开游戏:两人各出一个字,均能认出为平局,一方认不出,自己的字卡就被对方赢走。孩子们非常喜爱这个游戏,为了获胜,孩子们自主识字的情绪高涨。同时,汉字“宝袋”里的字卡达到了100、300、500可以分别兑取气球、识字能手勋章、一本神秘好书的相应奖品。每天上课我都拿出五分钟让一组同学上台挑战。这样的氛围使课外与课内的识字、写字形成了良好的呼应。家长们也纷纷反馈,孩子们的识字、做字卡的热情高涨。在家长们的支持下,每一家都把自家的绘本与藏书编成目录,经过家长志愿者的整理选择,形成总数量接近四百本的班级书库。每天每个孩子按照序号往后读两本书,50天可以读到100本不同的书。读书的方式没有限制,认字多的孩子可以独立阅读,认字少的孩子可以和家长一起读、和同学一起读。每天孩子们读完“日日读”轮换的书,还想再多读读别的书。孩子们读过的书达到10本、50本、100本也可以兑换到相应的奖品。这种无压力的阅读,既能使孩子的识字得到用武之地,也可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接下去我还准备配合“和大人一起读”的活动在班级里推出“和大人一起演”,每周利用一节课,邀请三到五个家庭来学校,把亲子共读的故事用朗诵、情境剧等形式演出来。这一设想受到了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不少家庭踊跃报名。我想这样的课堂,所引发的除了孩子们对阅读、学习的兴趣与热爱外,还会有浓浓的亲情、难忘的记忆、乃至我现在还无法想象的美好……

  课堂只是一站,孩子们在这一站里交换到不同的体验与想法,收获满满的尊重与自信,经历真实的学习与探索,形成稳步的提升与成长。然后,带着他们被点燃的激情与创造,驶出这一站,驶向他们阳光明媚的生活。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