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用来讲的|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1740
统编语文教材新加入了“与大人一起读”的栏目,也是为了鼓励学生可以拥有更多阅读的时间和机会。面对新栏目,老师们也不免犯难,在实际的学校教育教学中,到底该如何理解和把握“与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呢?

于永正老师曾说:教师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教师讲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忘不了故事,就忘不了你这位老师,讲故事特别能让调皮的学生亲近你。的确,当教师的话匣子一打开——“很久很久以前……”的时候,还有哪个小朋友不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听精彩的故事呢?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编写者很适宜地抓住了儿童心理特性,《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编入了《拔萝卜》《猴子捞月亮》《三只白鹤》《狐狸和乌鸦》《夏夜多美》等故事类课文。这些故事在编入教材作课文时,大多数都经过了修改加工,具有结构简单、主题集中、情节单一、内容富有情趣等特点,学生喜读、爱读。笔者在试教《和大人一起读》栏中的故事类课文时,抓住这些特性,借助学校书香校园建设过程中多样化的平台资源,丰富对“大人”这一概念的理解,通过不同角色的人给孩子们讲故事,在“讲”上下功夫,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故事体验。

一、借助书香润心课程,“故事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读

学校每周五下午的两节课是全校的书香润心阅读课。一年级的课堂上,师生一起有计划地阅读经典故事,希望通过经典故事的阅读,浸润学生身心,滋养学生灵魂。在试教过程中,“故事老师”借助这一平台,落实教学内容,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了解故事情节,然后自己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第一次讲,看谁听得认真。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故事,讲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第二次讲,看谁讲得贴近原文。学生拿着书本读故事,力求读正确、读流利,尽量不加字、不漏字。第三次讲,看谁讲得生动,讲得有感情。学生可以根据不同角色,变换不同的语气,还可以加上自己对人物理解。第四次讲,看谁讲得最有创造性,能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续编或补白。比如《拔萝卜》这个故事,教材中并没有结束,从文字上提示我们“小狗喊小猫来帮忙……”从图画上提示我们小猫之后还有一只小老鼠来帮忙。在进行第四次讲故事时,就让学生模仿着前面的文段续编故事。因为有了教师讲故事,还有了同学三次讲故事,大多数学生对故事的内容已经熟悉了,很快就能接着讲下去。活动最后,教师用录音笔现场录音并播放,当学生们听到了自己的声音、自己讲的故事时,都喜不自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故事,有利于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对学生讲故事能力是有益的、无形的指导。

二、借助家校共育平台,“故事妈妈”和孩子们一起读

我所在的学校是“重庆市家校共育示范学校”,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注重积极寻求家校合力。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每班征集了3—5 名“故事妈妈(爸爸)”,每月有1—2 名“故事妈妈(爸爸)”到学校给孩子们讲故事。一年级的学生到了下学期,基本都已经听过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那么,教师如何教出新意、让学生学着有趣呢?笔者在试教《狐狸和乌鸦》这则故事时,邀请了班上的一名“故事妈妈”来给大家讲故事。“森林里有一只狐狸,有一天……”当“故事妈妈”的声音响起的时候,嗡嗡作响的教室立刻变得安静起来。讲完故事,“故事妈妈”还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头饰,让孩子们一起来讲一讲、演一演。虽然“故事妈妈”的普通话不是那么标准,讲故事的技巧也不是很娴熟,但孩子们觉得就好像是自己的妈妈在给自己讲故事一样,亲子阅读的快乐在课堂上得以重现。“故事妈妈”到学校讲故事,充实了家校合作的具体内容,对于倡导和实施亲子阅读,是榜样引领。

三、借助“校长故事吧”平台,“故事校长”和孩子们一起读

学校在建设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推出了“校长故事吧”活动。每周,四位校长轮流给低年级的孩子们讲故事,校长们要么直接走进教室,要么把孩子们带到美丽的学校书吧,或者是阳光灿烂的操场,又或者是生机勃勃的花园,孩子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听校长讲故事,真是一种享受。校长给孩子们讲《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第一遍绘声绘色地讲;第二遍一边讲,一边偶尔停下来,看看孩子们的反应,引导孩子们边听边想象画面。故事讲完了,校长问:“你喜欢狐狸还是喜欢乌鸦?”不同的孩子对狐狸和乌鸦有不同的认识,没有标准答案,没有谁对谁错,孩子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不断成长。思维的开放、语言的积累才是讲故事、听故事过程中所体现的快乐阅读的本质。校长在孩子们心中有很高的地位。校长讲的故事,给孩子们留下的印象格外深刻,对于促进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有着非同一般的效果。

四、借助“大小伙伴共读”平台,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这个“大人”是谁?难道仅仅是指成年人么?在我们教学实践过程中,常常有大孩子带领小孩子共同学习的经历。在书香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开展了“大小伙伴共读”活动,高年级的哥哥姐姐每月一次到低年级去和他们一起读绘本、读故事,“大”孩子们“好为人师”,“小”孩子们兴趣盎然。在试教过程中,我提前安排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充分准备《猴子捞月亮》《夏夜多美》等故事。他们有的反反复复地练习直至能够脱稿讲故事,有的去网上查找了相关音频资料模仿学习,有的为了讲好故事而专门设计了“教案”,有的为了更好地吸引小朋友而特意准备了小奖品……

当哥哥姐姐一进入一年级的教室时,这些孩子们激动起来了。低年级的小朋友听完故事以后,还要回答哥哥姐姐的提问,如果哥哥姐姐讲得好,弟弟妹妹也会到老师那里领取奖章送给他们。故事讲完后,大小伙伴一起演一演,把故事变成了戏剧,让阅读变得更有乐趣。大小伙伴共读故事,营造了浓浓的校园阅读氛围,既培养了大孩子讲的能力,又培养了小孩子听的能力、交流的能力,一举两得。

五、借助“开心故事吧”平台,小手牵大手全家一起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开设,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倡导家庭阅读,营造书香家庭的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故事类课文的教学能够很好发挥这一作用。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回到家之后,把所学的故事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和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比如在教学《夏夜多美》之后,学生一家老小变成了“睡莲、小蚂蚁、小蜻蜓、萤火虫”,每人分饰一个角色,全家上阵一起表演。家长们争先恐后地把家庭学习成果用音频或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发给教师,并在班级QQ 群里展示,学校大队部定期在红领巾广播站《开心故事吧》栏目择优播放。小手牵大手,全家一起读,亲子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小孩子的阅读兴趣也越来越高涨。故事是用来讲的,听故事是老少皆宜的一种娱乐。借助校园多样化的阅读平台,在和“大人”一起读、一起讲、一起演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