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段的语文学习中,教学主要任务是识字与写字。在教学中,尤其对学生要渗透种种识字方法。那么,在识字教学汇中,都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呢?
第一学段为什么要进行识字方法的教学
在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识字方法辨认和知记字形,但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辨认和知记汉字字形的方法,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进行识字方法的教学。
“第一学段识字方法”的学习运用应该在“会写字教学”的过程中进行
本文的“第一学段识字方法”是指第一学段学生在写字学习中的辨认和知记汉字字形的方法,而不是指看图识字、反义识字、对对子识字、字族文识字、集中识字等方法。这个识字方法的学习运用,应该在“会写字教学”过程的“字形教学”过程中进行。
这是因为:
1.课程改革后,识字写字的教学安排是“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就如2019版课程标准所说的那样:“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而“多认少写”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尽快进入阅读学习。所以,识字写字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分为“会认的字”的教学和“会写的字”的教学两个环节。
2.“会认的字”的教学目标水平,决定无需在“会认的字”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识字方法。“会认的字”的教学目标水平要求是:在课文中能正确认读,换了语言环境也能正确认读,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能正确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见统编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的“编写说明”)。换言之,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不妨碍对文字意思的理解,这就达成教学目标了。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会认的字”的教学策略就是:“不需要对字形作过细的分析”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复现生字,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识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可以将生字组成学生理解的常用词语或句子,使生字在语境中不断复现,帮助学生巩固生字。” (见统编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的“编写说明”)。我们学习简体字的人,基本能阅读繁体字的文章,能读懂句子意思、文章内容,但不会书写繁体字。“会认的字”的教学目标水平与这种状况类似。即只需整体认记,不需要记住字的细部。因此也就无需在“会认的字”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这个识字方法。
3.“会写的字” 的教学目标水平,决定需要在“会写的字”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识字方法。“会写的字”的教学目标水平要求是:在会认读的基础上能正确书写。由于汉字中大多数是利用形声构字,形近字很多;再加上“多认少写”的安排,学生对形近字只是整体记认,所以,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会写的字”字形的辨认知记失误。为了能让学生克服形近字对要求掌握的字的干扰,分辨与别的形近字的细部区别,从而知记这个字的字形,就需要在“会写的字”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识字方法了。
“第一学段识字方法”简介
1.合一合。
“合一合”的方法主要适用于要记认的字其组成的部件能独立成字的,如“明”“李”。该方法出现在统编教科书一年级下册《姓氏歌》。
学生交流汇报举例:
(1)我是这样记“李”,“姓李”的“李”的。上面一个“木”,“木头”的“木”;下面一个“子”,“孩子”的“子”,合起来就是“李”,“姓李”的“李”。
(2))我是这样记“姓”,“姓氏”的“姓”的。左边一个“女”,“女孩”的“女”;右边一个“生”,“生活”的“生”,合起来就是“姓”,“姓氏”的“姓”。
“合一合”的方法也适用于要记认的字其组成的部件是偏旁和独立成字的,如“京”“色”。
学生交流汇报举例:
我是这样记“京”,“北京”的“京”的。上面一个“点横头”;中间一个“口”,“口头”的“口”;下面一个“小”,“大小”的“小”,合起来就是“京”,“北京”的“京”。
2.加一加。
“加一加”的方法主要适用于要记认的字是由一个基本字和一个偏旁所构成的,如“清”“字”。该方法出现在统编教科书一年级下册《小青蛙》和语文园地七“识字加油站”。
学生交流汇报举例:
(1)我是这样记“清”,“河水清清”的“清”的。“青”,“青草”的“青”,左边加上“三点水”,合起来就是“清”,“河水清清”的“清”。
(2)我是这样记“字”,“写字”的“字”的。“子”,“孩子”的“子”,上面加上“宝盖头”,合起来就是“字”,“写字”的“字”。
“加一加”的方法也适用于要记认的字是由一个基本字和一个笔画所构成的,如“本”“太”。
学生交流汇报举例:
(1)我是这样记“本”,“作业本”的“本”的。“木”,“木头”的“木”,在一竖上加上一短横,合起来就是“本”,“作业本”的“本”。
(2)我是这样记“太”,“太阳”的“太”的。“大”,“大小”的“大”,在撇加上一点,合起来就是“太”,“太阳”的“太”。
3.换一换。
“换一换”的方法是从“加一加”的方法派生出来的,同样适用于要记认的字是由一个基本字和一个偏旁所构成的,如“情”“刻”。该方法出现在统编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读一读,想一想”。
学生交流汇报举例:
(1)我是这样记“情”,“事情”的“情”的。我用“晴”,“晴天”的“晴”,去掉左边的“日字旁”,换上“竖心旁”,合起来就是“情”,“事情”的“情”。
(2)我是这样记“刻”,“刻苦”的“刻”的。我用“孩”,“孩子”的“孩”,去掉左边的“子字旁”,右边换上“立刀旁”,合起来就是“刻”,“刻苦”的“刻”。
4.减一减。
“减一减”的方法实际是“加一加”方法的相反,主要适用于要记认的字是一个合体字去掉其中一个部件而成的字,如“交”。该方法出现在统编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识字加油站”。
学生交流汇报举例:
(1)我是这样记“交”,“交通”的“交”的。我用“校”,“学校”的“校”,去掉左边的“木字旁”,剩下的就是“交”,“交通”的“交”。
5.数笔画。
“数笔画”的方法适用于要记认的字是独体字或其组成部件有的无专用称谓的,如“尺”“足”。
学生交流汇报举例:
(1)独体字,按照笔顺报出笔画名称。我是这样记“尺”,“尺子”的“尺”的。横折、横、撇、捺,合起来就是“尺”,“尺子”的“尺”。
(2)我是这样记“足”,“足球”的“足”的。上面一个“口”,“口头”的“口”,下面竖、横、撇、捺,合起来就是“足”,“足球”的“足”。
“第一学段识字方法”教学要注意的几个点
1.一年级上学期不需要识字方法的教学。
如上所述,识字方法的学习运用仅限于“会写的字”的学习,即识字方法的教学仅限于“会写的字”的教学。而一年级上学期按照统编教科书的安排,100个会写的字里面83个是独体字,虽然有17个是合体字,但这些合体字结构简单、常见常用,基本没有形近字的困扰。再有,一年级上学期“会写的字”的学习重点是要学习笔画笔顺,学习按照笔顺规则写字,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这些的学习,辨认知记这些合体字的字形。因此,一年级上学期不需要识字方法的教学。
2.训练学生规范进行交流汇报。
这是因为:(1)语文学习是综合性的。通过这样的交流汇报,既可以复习旧知,学习新知,又可以得到口语的训练。(2)知记字形的原则之一是音形意相结合,上面的学生交流汇报举例就体现了这个原则。我们是母语教学,学生能用字正确组词,就已经能说明学生掌握了该字字义,这就有利于学生知记该字了。(3)畅顺运用这样的语言进行交流汇报,对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有必要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的运用这样的语言进行交流汇报进行训练,以确保教学进程的通畅。
3.学生交流汇报说到的形近字词要板书对照。道理浅显,不累叙。
4.按照教科书安排进行识字方法的教学,不宜提前教学灌输。
这些识字方法,是利用形声字识字的特点总结出来的,相互之间会有相通,不会因为没学习掌握一种而造成识字困难。再者,运用这些识字方法识字和培养识字能力,重头戏在二年级。因此,按照教科书安排进行识字方法的教学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