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 学案设计

语文教案 2019-4-3 481

【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的一些文学常识。

2、积累语言,丰富词汇。

3、理清文章的线索,了解插叙的写法。

4、深入理解“父亲”和“花”这两个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形象。

【学法指导】

一、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城南旧事》简介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初版1960年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导演吴贻弓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获得了巨大成功,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

了解叙事方法及主要作用:

——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中的插叙方法回忆是要有感触点的,这个感触点就是眼前的事,由于眼前事的触发,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同学们能找出触发的事与回忆的事吗?学生分小组完成。

插叙的作用:

插叙使文章的内容显得丰富而不繁杂,插叙使文章的事件交错而不散乱由此可知,插叙的方法最适于回忆性文章的写作。

二、知识预习

速读课文,找出以下生词,读后,试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衣襟( ) 鸡毛掸子( ) 玉簪花( )

骊歌( ) 花圃 ( ) 抽屉 ( )

雇车( ) 咻咻 ( ) 哭号 ( )

三、整体感知,按要求学习:请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

A 回忆了 的情形 B 回忆了 的情形 C 回忆了 的情形 D 回忆了 的情形 E 回忆了 的情形

【合作探究】

1、通读全文,想想标题的特定含义。

标题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 ;另一方面象征

2、你知道作者用什么作为线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联起来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A 花 B 毕业典礼

3、根据毕业典礼这条线索,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1—— ) 毕业典礼前

第二部分( —— ) 毕业典礼中

第三部分( ——68) 毕业典礼后

四、整体把握:

1、从全文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

(2)

(3)

(4)

2、花对这篇文章的构思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

(2)

(3)

【复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衣襟(jīn) 掸子(dǎn) 徘徊(huái)

肿胀(zhàng) 栅栏(zhà) 叮嘱(zhǔ)

恐惧(jù) 花圃(pǔ)

2、填入下列空白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英子,不要怕, 什么困难的事, 硬着头皮去做, 闯过去了”

A.无论 只要 就 B.不管 只有 才能

C. 无论 只有 就 D.不论 只要 才会

3、按时间先后顺序文章可分为三部分,请按要求完成

4、你认为文中的“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并说说理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2《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2)

【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的一些含蓄的写法 。

2、让学生具体体会一下作者巧妙的构思和细腻的感情。

3、学生能够把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反思自己的亲情和友情,能够学有所思,有所得。

【学法指导】 复习导入 结合“毕业典礼”这条线索,给全文划分结构层次

【合作探究】

探究一

1、重点阅读第一部分中的(12——31)讨论下面的问题

(1)这几段文字的大意是什么?

(2)这件事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2、从这几段文字看,爸爸对“我”的管教很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不许“我” (2)不许“我” (3) “我”

3、文章说:“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要“我”从小养成 的良好习惯

4、爸爸没说什么,打开手中的包袱,……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5.文章说:“只记得……学生之一”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6.阅读第二部分,讨论以下问题:

(1)“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这句话中“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爸爸要“我”单独去寄钱的目的是什么?爸爸那几句话可以概括他的目的?

探究二

1、回家去!快回家去!”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毕业典礼结束后,“我”为什么要急急忙忙赶回家去?

2、“我”回家后看到了一番怎样的情景?作者写这些情景有何用意?

3、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4、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5、“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6、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复习检测】

1、爸爸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

2、从文章的哪些地方你感受到“我”的成长?

3、文章末尾写道,“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文章那些地方隐含着这些信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2《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1)

【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的一些文学常识。

2、积累语言,丰富词汇。

3、理清文章的线索,了解插叙的写法。

4、深入理解“父亲”和“花”这两个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形象。

【学法指导】

一、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城南旧事》简介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初版1960年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导演吴贻弓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获得了巨大成功,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

了解叙事方法及主要作用:

——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中的插叙方法回忆是要有感触点的,这个感触点就是眼前的事,由于眼前事的触发,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同学们能找出触发的事与回忆的事吗?学生分小组完成。

插叙的作用:

插叙使文章的内容显得丰富而不繁杂,插叙使文章的事件交错而不散乱由此可知,插叙的方法最适于回忆性文章的写作。

二、知识预习

速读课文,找出以下生词,读后,试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衣襟( ) 鸡毛掸子( ) 玉簪花( )

骊歌( ) 花圃 ( ) 抽屉 ( )

雇车( ) 咻咻 ( ) 哭号 ( )

三、整体感知,按要求学习:请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

A 回忆了 的情形 B 回忆了 的情形 C 回忆了 的情形 D 回忆了 的情形 E 回忆了 的情形

【合作探究】

1、通读全文,想想标题的特定含义。

标题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 ;另一方面象征

2、你知道作者用什么作为线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联起来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A 花 B 毕业典礼

3、根据毕业典礼这条线索,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1—— ) 毕业典礼前

第二部分( —— ) 毕业典礼中

第三部分( ——68) 毕业典礼后

四、整体把握:

1、从全文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

(2)

(3)

(4)

2、花对这篇文章的构思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

(2)

(3)

【复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衣襟(jīn) 掸子(dǎn) 徘徊(huái)

肿胀(zhàng) 栅栏(zhà) 叮嘱(zhǔ)

恐惧(jù) 花圃(pǔ)

2、填入下列空白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英子,不要怕, 什么困难的事, 硬着头皮去做, 闯过去了”

A.无论 只要 就 B.不管 只有 才能

C. 无论 只有 就 D.不论 只要 才会

3、按时间先后顺序文章可分为三部分,请按要求完成

4、你认为文中的“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并说说理由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