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语文教案 2019-4-3 1855

第17课 看云识天气
【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预兆( ) 一霎时( ) 绫纱( ) 匀称( ) 薄云( )
日晕( ) mí 漫 轻yíng bēng 塌 鱼līn
2.下边四组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顷刻 冰雹 绫纱 大雨倾盆 B.棱角 点辍 留恋 层峦叠障
C.崩塌 弥漫 朦胧 霎那间 D.招牌 峰峦 绸幕 姿态万千
3. 选出填入空白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 ,不一会儿,整座云山 了,乌云 了天空, ,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A、朦胧 塌崩 弥漫 霎那间 B、模糊 崩塌 弥漫 顷刻间
C、模糊 塌崩 布满 顷刻间 D、朦胧 崩塌 布满 霎那间
4. 下面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天上的云,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
C、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D、大海中,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综合运用】
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28日,中国气象局月度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说:今年4月份以来的气温是1961年以来气温最低值,全国平均气温为8.7℃,较常年同期10.0℃偏低1.3℃。除了在西藏、青海西南部、云南、西南地区较常年偏高1℃到4℃之外,其他地区偏低2℃到4℃。大范围来看,今年是1971年以来比较严重的低温年份。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不是孤立的:同一时间段,在北半球,美国、欧洲,也都出现暴雪天气。这是气候波动幅度增加的结果,是在现阶段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我们不能因为这几个月愣就认为全球变暖停止了。
(1)请根据以上文字提供的信息,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加点的“愣”一词在上文中的意思是 。
(3)新闻最后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这对我们看云识天气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各题。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6.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

7.“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说明了 。“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 。
8.文段中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词语分别是写云的 、 。
9.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 ) 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10.本选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文中划线部分连用了八个比喻句有什么作用?
【类文美读】
观云识天
①抬头观天,从天色、云的种类、风的情况、日月星晨之光线聚合情形,即可预测天气变化,此即所谓观云识天。天气对于从事野外活动影响极大。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就能顺利进行度过野外生活。
②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下,晚霞千里,预示天气晴朗,朝霞满天,则有很大的可能下雨。
③天空出现卷云,即云朵呈现纯白的马尾状,但慢慢变成暗色的,意味着眼下是晴天,但一天后可能下雨。
④天空出现积乱云,即云层色暗层厚,预示将有雷雨和强风。天空中有薄薄的卷层云,像海滩边白色的石子,半天之后可能下雨。
⑤春季的夜晚,朦胧,天空中却出现阴沉的乱层云,像波涛起伏的海面,表示数小时后会下雨。
⑥月亮或太阳周围出现晕圈,第二天非风即雨(日晕而风,月晕而雨)。
⑦如果山头不再有云雾围绕,人的郁闷感觉减少,表示短期内不会下雨。
11.本文说明的主要是 ;采用了 的说明结构。
12.纵观全文,作者告我们哪些观云识天的方法,你能不能再举出两种或以上的预测天气的方法?
13.②段中加点的词语“很大”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14.②⑥两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④⑤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5.从说明文语言风格特点来看,该文与《看云识天气》最主要的异同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每课一趣】
16.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一定积累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你选择其中的几条写在下面,看谁写得多。(至少要写出三条,本课和本测试题已经出现过的不能算哦。)
边文——名师讲坛
1.走进作者
朱泳燚,1940年春生于上海,1960年夏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曾长期参与语文教材的选编和文章撰写工作(包括《看云识天气》)。30多年来,他发表了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方面的论文、文章近200篇;专著《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曾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图书评比一等奖。
2.文体文旨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向我们传播了有价值的实用知识。
3.谋篇立意
由于本文面向青少年,所以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意在增强趣味性,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显示出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逻辑性。文章第1段是概述,先介绍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这就是文章的思路。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写作思路与上面几段相同。从第6段开始,文章转入了另外一层意思,即“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应该说,“云的光彩”是被第1段中“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所涵盖的,所不同的是3、4、5段是从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的,第6段转为从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最后作者谈到了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为了介绍清楚,作者运用了分类别、打比 方和引用等说明方法。
4.难点突破
⑴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说明顺序一般有空间、时间和逻辑三种顺序。本文先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从现象到本质。再介绍懂得这些知识的实际意义,即从知识到用途,为逻辑顺序。
⑵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第2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联系上下文和语段的结构可以看出:第1段概述了云的变化和天气的关系。第2段是分2个方面说明云的形态变化对天气的影响,这是承上;同时第2段又是后面3段的“纲”,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第4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这是启下。
5.写作技巧
⑴层次清楚,有纲有目。本文从总说再分说,从知识现象到实际用途,条分缕析,架构稳妥,逻辑严密。
⑵说明手法多样,语言准确生动。寓准确于生动中,是这篇说明文的特点。首先准确。准确是说明语言的基本要求。如课文结尾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自然有一定限度”,与此同时,又指出“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这两句话就严密地照应到前文多处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时”“一般”“可能”等一类用语,把“看云识天气”的事理,作了限制,这也是一种准确的表达。其次生动。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和分类别、打比方和作引用等说明方法,使得本文准确生动。
6. 知识补遗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如果说说明文是以知示人,那么记叙文就是以事启发人,议论文则是以理服人。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