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会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重点)
2.学习在语境中推断词语的深刻含义的方法,体会语言平实而蕴含丰富感情的特点(难点)
3.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褪色(tuì)卜问(bǔ )痣(zhì)焚香(fén)磕头(kē)海ōu(鸥)时chén(辰 )
(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
① 温柔 :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② 纠纷 :争执的事情。
③ 心清如水 :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④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3.整体感知:
(1)认真阅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一),将答案写在书上。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标注在书上)
1老师假装发怒;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 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 ⑦我梦里寻师。
其中,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因为前五件事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爱护和影响,是从“面”上写,而后两件事则是“我”印象最深的,刻骨铭心的,也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是从“点”上写。所以详写。这样详略安排,既能使文章结构疏密有间,又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2)思考课后练习(二),回答:的情感线索是什么?将相关的词语划在书上。
所记叙的几件事是由一条感情的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串起来的。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3)读课文,将课文中表现“老师对孩子的热爱”的词语摘抄在下面横线上。
“梦里寻师”。“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又是多么漫长”
【课堂探究】
1. 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标注在书上)
(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2)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3)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
2.在文中找出你认为能够表达“我”感情的(词语)句子。这些语言,能否体现“我”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为什么呢?
“默默地看着她”、“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依恋”……
这些词语确实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离开一定的语言环境,离开具体的描述语句,就无从体现作者对老师的热爱、怀念之情。
(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3)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4)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3. “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一般的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随堂检测】完成课后练习三(1-3),将答案写在课本上。
1. 这句话中,“好像”和“轻轻”两个词,把蔡老师假装发怒的情形形象地写出来,而“大伙儿笑了,她也笑了”的“处罚”结果更是把老师的慈爱、儿童的机灵、师生间的亲密友善充分表现出来。
2.“狡猾”本是贬义词,这里作者在它前面加了限制成分“儿童的”,这样它就具有了“调皮”、“淘气”的意思。作者这样用词,形象地写出了“我”天真调皮的神态,反映了“我”与蔡老师非常亲近的心理状态。
3.学生对老师的爱首先体现在学习、模仿上。“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表现了学生对蔡老师的喜欢、依恋之情。
【拓展延伸】完成课后练习四,字数不少于100字。
【布置作业】
1.完成校本作业。
2.熟记下列名言,并试着在写作中运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魏巍《我的老师》学案8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黑痣 ( ) 军阀 ( ) 焚香( ) 狡猾( )
卜问 ( ) 磕头 ( ) 褪色( ) 劝慰( )
二、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七件事,并给每件事加一个小标题。七件事是如何串联起来的?
(2)理清线索:课文是按照回忆、 、 蔡老师的感情线索来安排的。
三、精读课文、小组合作
(1)联系作者对蔡老师的外貌、动作、行为的描写,说说她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提示:从肖像或性格两方面分析,至少说出3点。)
(2)反复品读第3节,思考:“我”凭什么认为“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呢?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3)精读课文10-14段,找出有关“我”依恋、思念的描写性语句,读一读,体会“我”对蔡老师真挚情感。(找出1——2处)
四、能力拓展 自我提高
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一定能够勾起我们的许多美好回忆,相信在你的小学时光里,也一定有你最难忘的老师,请你编写一段短信表达自己对这位老师的热爱、思念之情。注:(力求语言优美,50字左右)
瘦马铜声
①马霜天马老师夹着课本,微笑着走进教室时,顽劣的初二(2)班的小男生小女生差点没笑出声来:一米八的瘦削身架,鼻梁上架着副很夸张的眼镜,以至于半个面孔都闪烁在厚重的玻璃镜片的后面,给人以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②虽然早有“探马”来报,这个从外校新调来的班主任,是专带差班的高手,很有能耐,但他是我们的对手吗?要知道,这个班一年中气走了三个班主任。
③第一节课,水波不兴,45分钟在马老师的微笑和同学们的游离目光中平静度过。马老师走出教室。走出教室的马老师身后被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盯着。他们在证实一则听到的消息:马老师的右腿有点跛。是的,上大学时马老师在一次篮球赛中,摔折了腿。医生的轻率治疗,使他的右腿短了那么一点点。走快的时候,便有了跌宕起伏的效果。此时的马老师并不知道他行走的姿势已经令他的学生产生了小小的兴奋。
④下午自习课。马老师走进教室时,便见黑板前围着一群同学,见他来,便轰地四下散开。黑板上画着一幅画:一匹嶙峋的瘦马直立着后腿,马脸上很滑稽地罩着副大大的眼镜。旁边有诗两句:“远看金鸡独立,近看瘦马悬蹄。”马老师看看画,又看看全班同学。此刻,全班每个人都努力呈现出“与己无关”的坦然神情,但又不时地瞟着老师的面部表情。马老师笑笑,在诗的后面挥毫续上:“行走风吹落叶,躺下长短不齐。”问:“此意如何?”全班同学一下子如绷断的弦、决堤的水,大笑不已。
⑤马老师不笑,作严肃状:“今后这位同学可任语文科代表,兼出黑板报。”全班复大笑,可笑着笑着,都不笑了。诗画作者吴晓阳慢慢站了起来,红着脸,嘴唇翕动着想说什么。马老师微笑着拍拍他,示意坐下。复转身,在黑板上重重写下四个字:尊师重教。
⑥于是,每日踏着晨光,路上、校园里,处处都能听到初二(2)班同学嘹亮的声音。马老师的自豪溢于言表:到处都是我们班的人。有的同学低头走路,马老师会很认真地走到他面前,喊一声:同学好!在你小吃一惊之后,你会看到一个高出你一个多头的瘦长个子和他从镜片后荡漾出的微笑。半月后,师生互致问候蔚然成风。
⑦马老师教数学。热门的主科教师大抵都做家教,可马老师不做家教。不做家教的马老师便成了“另类”。老婆劝他挣一份家教钱,补贴家用。马老师说,手心手背都是身上的肉,好生差生都是我的学生。于是,便自己给自己加课,弄得累累的。后来,拗不过几个差生家长的苦苦恳求,开了小灶,可又不收人家的钱。有人便说,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还晓得没钱先赊碗黄酒,他怎么这么迂?
⑧马霜天的班主任固若金汤,一连当了两年。这个班的成绩扶摇直上,从全年级最后一名,一口气超过5个班,直逼第一名。
⑨初三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马老师照例微笑着走进教室,吴晓阳早已又在黑板上画了匹瘦马,马脸上还是罩着副大大的眼镜,旁边写了四个字:“瘦马铜声”。见老师进来,班长走上讲台,用红粉笔写下了一横。马老师惊诧,怎么不写了?只见全班45位同学按学号,一个接一个上来,每人也只写了一笔。黑板上出现了醒目而鲜红的六个大字:“老师,我们爱您!”
⑩掌声响起来,持久而热烈。马霜天老师的眼睛湿润了,有晶亮的东西要涌出来。
魏巍《我的老师》教案教学设计17
第一部分:设计简案
学习目标:
1、学习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2、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树立尊师爱生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传神、细腻的描写方法和质朴的语言
设计思路
这篇教材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应加强朗读指导,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 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解题。(用课件打出)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 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三、点拨
(一)、整体感知
学生看电视散文《我的老师》及魏巍的介绍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口头复迟“睡梦中找老师”的故事。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讨论: 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归纳: 明确: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5.提问:同学们刚才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词语,仅凭这些词语,能否体现作者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为什么呢?
学生充分讨论、争辩后教师归纳 :明确:这些词语确实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离开一定的语言环境,离开具体的描述语句,就无从体现作者对老师的热爱、怀念之情。
6.那么,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你能否列举数例,加以说明?
启发学生讨论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明确: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全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例如,作者所记述的第一件事,老师对我的“假悦真爱”。“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表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再譬如第六件事,“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解决同学间的纠纷,对蔡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幼小的心灵而言,所占的分量太大了。老师热爱学生,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纠纷,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使学生终身难忘。这种事情还不值得一提吗?
7.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可以,请试一试。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明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叙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见,这种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8.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 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四、课后消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写训练
课上同学们已经回忆了留给你印象深刻的老师的某个举动、某件事情,那你能将你说的事情写下来吗?试试吧。
第二课时
一、预习
粗读课文,思考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正课
1.提问: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
2.提问:“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讨论并归纳:“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美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3.提问:
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2)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
(3)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
4.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讨论并归纳:
( 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
(3)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
(4)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5.提问: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
(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2)“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
(4)“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 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思念老师的感情。
6.提问:“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讨论并归纳:一般的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 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7.提问:“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
四、小结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
“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记叙文中的抒情,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全文小结
通过几件具体的事情,表现了小学时的蔡芸芝老师对“我”和同学们的挚爱,抒发了对温柔美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六、板书设计
回忆——老师温柔美丽(难忘)
依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内)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课外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假日)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平时)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平时)
略
老师排除小纠纷(校内)
我梦里寻师(校外)
详
老师爱学生
学生爱老师
思念——我和老师分别了(可惜)
教学后记
第二部分:课前自学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
旋即 教诲 炽热 半晌
痣 卜问 时辰 褪色
ke( )头 tui( ) 色 yu( )钱
黑痣( ) 焚香( ) 狡猾( )
2.解释下列词语
平生:
察觉:
温柔: 心静如水:
卜问: 莫大:
3.填空
(1)作者 ,是当代著名的 。他的主要作品有 。
(2)是篇回忆性 。作者在文中回忆的老师名叫 。
4.课文划分段落,并试着写出段落大意。
5.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一句中“狡猾”一词在这里是什么含义?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你能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
6.
7.熟读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们见了她 就围上去。(不自觉、不觉得、不由得、由不得、恨不得)
(2)我跟母亲非常 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想念、纪念、怀念、牵挂、牵连)
(3)这时候蔡老师 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帮助、援助、救助、支持)
8.完成课后练习。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的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染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她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 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语段句子中甲、乙两处的括号里。(填序号)
甲( ) 乙( )
A模模糊糊 B迷迷糊糊
2.这个语段中的记叙六要素分别是: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3.作者对蔡老师一直是以第三人称“她”来称呼的,但在画线的句子中改用第二人称“你”。下列选项中对其作用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直接对话,更加真实 B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C形式变换,更加活泼 D叙述自如,更加简洁
4.对“默默地”一词所表达的感情分析正确的是( )
A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所想念的感情。
B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
C表达了“我”关心自己喜爱的老师的心情。
D表达了“我”埋怨老师放假回家的心情。
5.最能体现本段中心的一句话是:
第四部分:课后延伸
春风化雨
她是学生的朋友,用爱来交换爱,在理解中交换信任。
“早上好!孩子们!”每天早晨,她总是踏着铃声,走进初三(4)班教室,面对40位生气 (悖悖、渤渤、勃勃)的少男少女,带领他们踏上探求知识的列车去远征。当她那富有穿透力的目光发现小玲玲的眼神变得那么暗淡无光时,她把小玲玲叫到了自己身旁,如父母对子女循循开导,在理解和信任中,期待她打开心灵的窗户。
就在那天晚上,施老师结束了教工大会,跨上自行车,顶着凛 (冽、洌、例)的北风,沿着乡间小道,向着小玲玲家飞驰而去。突然,眼前一堆乱石,她来不及刹车,连人带车,人仰“马”翻,但她还是忍着伤痛,一瘸一拐走到了小玲玲的家。小玲玲抚摸着老师流着鲜血的手,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夺眶而出,一头扑进老师的怀抱。
孩子变化的症结终于找到,小玲玲心中的锈锁已经打开。是父母的争吵使她失去了家庭的温暖,为寻求温暖,年幼无知的小玲玲跌进了早恋的泥坑……
应该让小玲玲的父母重归于好,孩子不能失去母爱和父爱;“十六岁的花季”不能过早开放结出苦果;学生毕竟涉世不深,当他们向着生活迈出第一步的时候,难免会摔跤,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应不失为他们的带路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教他们学会正确的选择。
如春风化雨,是施老师的情和爱使小玲玲的家破镜重圆 。是施老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一棵遭到病虫害的小树又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
2、“刹车”,加点字在此处应该读 。如这样组词应该读什么?“刹那”: “古刹”
3、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
连人带车,人仰“马”翻
A、引用 B、特定称谓
C、强调指出 D、讽刺、否定
4、“孩子变化的症结终于找到……”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两个可以替代“症结”的词。
5、二段中的“期待”一词换成“等待”好不好?为什么?
6、文章从第二段起叙述了老师帮小玲玲解决思想矛盾的事,如果换成老师认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事,行不行?为什么?
第五部分:片段写作
在教你的老师中,哪位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你能用简短的文字描述一下吗?(外貌、动作、神态等)
海伦·凯勒《我的老师》教案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找出文中莎利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通过分析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撞击,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领会莎利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懂得珍惜和回报所有人对自己的爱,以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教学重点
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侧面描写和衬托的手法的运用。
2、细节描写的作用及疑难句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要求学生查阅海伦·凯勒的《海伦·凯勒传》等相关资料并整理在学习笔记中,借助工具书查找词汇,读懂课文内容,并和同学交流,共享成果。
读准字音: 无垠yín 毛坯pī 绚xuàn 丽 筑 巢 cháo 覆 fù 盖 骚 sāo动 凝 níng
掌握词义:(补充注释)纳闷:因疑惑而发闷。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预兆:预先显露出的迹象。温存:温柔体贴。琢磨:思索,考虑。毛坯:已具有所要求的形体,还需要加工的制造品。绚丽:灿烂美丽。
二、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欣赏有关海伦的生平图,让学生感知海伦,由此创设情境,自主导入。
2、解题释题,确立目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海伦生平、《海伦·凯勒传》的故事梗概。
3、朗读课文,揣摩文意——①学生自由朗读,并画出疑难之处。②师生合作,质疑解题,把握文章脉络。③加强朗读,对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等方面进行指导。④请学生读片断,以体会文章语言之妙。
三、研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3段):写莎利文老师初到“我”家。
第二部分(4——26段):写莎利文老师教育“我”。
第三部分(27段):写“我”对莎利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四、师生对话,解读文本。
1、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我认为这篇文章最精妙之处在于____,理由是____”为话题,开展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师生和文本的对话。如此,既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2、质疑释疑,合作探究:
①自由品析文本的内容,写法和语言。
②师生合作品析探究如下两个问题:
a、文题是“我的老师”,为何用那么笔墨写自己?
b、这篇文章正面描写老师的同时,有没有侧面描写?
③在学生品析探究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再接着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④学生品析文章的美点、妙点。
五、梳理小结,迁移训练。
1、自我梳理课文内容,层次写法,并画出优美之处。
2、交流学习体会。
3、迁移训练。用最具个性的感受写“秋”的印象,可以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角度入手,写一两句话,100字以内。
三、布置作业
1、查找魏巍或其他作家写的《我的老师》,比较写法上的异同。
2、完成迁移训练的书面作业。
【板书设计】
7、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
莎利文 独特教学方法 海伦 感激
深沉的爱
独特方法 内心感受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