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和风筝》教学建议|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631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通篇没有标注拼音,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主动识字。初读课文时,可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学过的方法猜读。受方言的影响,有的学生猜出的字与生字的读音可能有差异,教师可安排互动交流环节,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对于不认识的字,要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或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大胆猜读。如:“鼠”可以看图猜读,“抓、枝”可以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猜读,“哭、幸”可以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猜读。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结合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是怎么猜出来的”提炼猜读生字字音的几种方法,发展学生自主识字、阅读的能力。

  字义教学,应与字形教学相结合。如“折、扎、抓”可结合提手旁,做做动作理解字义。“鼠、哭、取”可通过观察汉字演变过程图识记。“漂”与“飘”、“愿”与“原”在辨析字形中区分字义。

  2.写字。

  本课要书写的8个生字中,有7个生字是左右结构,且除了“扎”左右宽窄相当,其余同为左窄右宽。教师可联系语文园地一和语文园地五中的书写提示,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左右结构汉字的书写要点。

  本课要写的生字中,“纸、祝、抓、哭”易写错,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字义,强调笔画,帮助学生正确书写。比如,“纸”的右边是个“氏”,不要多一点;“祝”的左边是个“礻”,不要写成“衤”;“抓”的关键在于右边的“爪”,不要写成“瓜”;“哭”的下边是一个“犬”,不要写成“大”。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要先让学生尝试着独立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插图、字形特点或者联系上下文与生活经验进行猜读,猜不出来的字,还可以借助字典去认识。

  朗读要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发展变化,读出不同的感受。比如,松鼠和小熊相好时的惊喜、快乐,闹别扭时的难过、失落,以及重归于好时的兴奋、激动。开头部分,速度可稍慢,语气比较缓和,读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读到“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这段时,速度可稍快,表现出松鼠的惊喜之情。读到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后,“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要读出松鼠和小熊的伤心、孤独,速度稍慢,饱含深情。读到“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之后,音调较高,速度稍快,表现出松鼠和小熊对和好的渴望和再次和好后的兴奋。朗读的指导要与文本理解相结合,通过情境创设、联系生活等,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有感而发,流露真情,切忌用生硬的方法指导。

  文中松鼠和小熊的表现和情绪始终一一对应,如,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第八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它们句式相似,情感相仿,教师在朗读指导中可由扶到放,先指导,后迁移。

  2.默读指导。

  本课是第二次提出默读要求,虽然学生对默读已有接触和学习,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教师不应操之过急,提出过高要求。可以在学生已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再次实践运用。教师可联系《雪孩子》一课,引导学生回顾默读要求,明确要点:集中注意力,不出声。学生第二次尝试默读,只要求不出声即可,在往后的学习中再提出不动唇、不指读等较高的要求。

  在本课学习中,默读方法可反复多次进行训练:初次默读,整体感知,速度不宜过快。二次默读,画出文中感人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其中的情感。三次默读,关注重点语段,并对其感悟、欣赏。

  3.理解运用。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要注重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松鼠和小熊居住的位置,这决定了它们之间交往的方式。教学时可借助简笔画、观察课文插图等方法,理解“山顶”和“山脚”,发现小溪是松鼠和小熊家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分别找准它们家的位置。

  故事中,松鼠和小熊的心情前后出现了几次明确的变化,从“乐坏了”到“很难过”,再到“高兴得哭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心情变化。理解故事内容和朗读相结合,避免生硬的分析和讲解。

  默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可以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以此检查学生的默读质量。比如,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找一找小熊和松鼠彼此祝福的话;默读第七至十一自然段,想一想谁先提出和好的请求。让学生在默读中提取简单信息,让每一次默读真实有效。

  本课的词语和句子教学,可以借助图画、想象画面来理解。比如,“乐坏了、很难过”,可以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结合小熊的表情和动作说一说。小熊乐坏了,它会快乐成什么样子?小熊很难过,它会难过成什么样子?在想象画面中,深入体会小熊当时的心情。又如,“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句子中的“漂哇漂”与“飘哇飘”的区别,可以让学生观察字形,做做动作,结合形声字的特点去发现;还可以让学生看看插图,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

  4.课后练习。

  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猜读加点字的读音,并交流猜读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根据加点字的特点,主要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比如:“抓”;第二种利用插图识字,比如,“鼠、筝”;第三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识字,比如,“幸、愿”。同一个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猜读,鼓励方法灵活多样。有的字,如“哭”,不容易猜,可以查字典认识。根据学情,提倡学生用这些识字方法认识其他生字,为学生创造交流、展示的机会。

  课后第三题是“读一读,比一比”,通过两组句子的比较,体现句中“漂哇漂,飘哇飘”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教师可结合课文的学习,穿插使用这个练习,让学生在朗读和想象中比较,体会到“漂哇漂、飘哇飘”读起来音韵变长,有过程变长的意思,更有画面感。

  课后第四题是选做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着写一写。只要语句通顺,言之有物

  即可,不应对写话的字数提出要求。如:

  让我们和好如初吧!

  谢谢你愿意继续和我做朋友,我实在是太高兴了!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