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策略|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612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该教材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年版)》的学段目标要求,细化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点,将目标落实到各个单元,努力做到“一课一得”。一年级上册的“部编教材”的识字内容具有以下特点:识写分流,多识少写;合理安排识字写字的序列;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文化内涵丰富;识字方法多样;重视识字方法和识字能力。就识字教学而言,该教材的创新在于,使得识字教学更讲究科学性,体现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以往,我们低年级通常采用“圈画生字”“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识记字形”等传统识字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此外,将字的音、形、义分离的教法,不利于识字教学。基于对“部编教材”识字内容以及传统识字教学策略的分析与思考,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教师如果从以下四个方面设计识字教学,更适用于“部编教材”的使用,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助于优化识字教学的过程、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一、结合教材,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部编教材”依据学生思维与认知特点,对识字的内容作出了科学合理的安排。识字课文新增了传统蒙学的内容。编者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巧妙安排在教材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此,我们可以充分用好新教材,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一)利用教材“插图”,调动识字积极性

  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直观形象的画面更具有吸引力。“部编教材”在编写的时候,编者就考虑到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材中配备了精美的插图。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处理好插图与识字的关系,从而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例如,教材第四课《日月水火》的识字教学。首先,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的插图:“汉字家园新来了八个生字宝宝,不过,它们都藏在画里,认真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们。”教师用富有童趣的情境语言,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的插图,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其次,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查“图”与“识字”的关系。在教学生认识“日”字时,教师可以先用课件演示太阳图形演变成象形字“”的动画,然后引导学生画一画“日”字的样子,谈谈对“日”字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日”指的是太阳。再次,我们对学生进一步提出要求:给“日”字组词。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尝试按照“日”的笔顺,写出“日”字。

  (二)利用教材《语文园地》栏目,拓展识字途径

  “部编教材”将识字贯穿在语文学习的不同板块之中,形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识字环境。就《语文园地》而言,《识字加油站》《字词句的运用》《我的发现》《展示台》等子栏目,不仅有识字的内容,还蕴含着识字的方法。以《我的发现》栏目为例,它总结了识字的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如《语文园地五》中的《我的发现》出现了“花、草、莲、苹、树、林、桃、桥”八个字。这八个字按照“草字头”和“木字旁”分为两列,上下排列。在书的右侧配有一个插图。在设计这一栏目的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发现这八个字的偏旁,让学生自主发现与该偏旁相关的字有哪些。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并发现该偏旁的意义。最后,触类旁通,我顺势引导学生说说与该偏旁意义相关的字还有哪些。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语文园地》作为识字载体,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拓展学生识字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结合阅读,感受识字的丰富性

  “部编教材”的阅读板块重视识字教学,将识字内容融入阅读当中,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注重把识字内容与阅读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识字成果进行自主阅读,实现阅读与识字相辅相成的教学目标。

  (一)课内阅读,感受识字的丰富性

  “部编教材”的阅读课文篇目减少了,难度降低了,强调阅读与识字的关系。课文为学生提供了识字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汉字,从而规范和丰富他们的语言。因此,我提倡“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随文识字”重视课内阅读的识字教学,提倡把课文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教师引导学生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组织学生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胆运用识字成果,实现阅读与识字相辅相成的教学目标。

  (二)课外阅读,丰富识字的载体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系,是该教材的创新点。例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出现了八次。其中,儿童歌谣和故事童话各占四篇。这个栏目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陪伴孩子进行没有压力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拓展他们的识字量。例如,在第一次《和大人一起读》的《小兔子乖乖》一文教学中,我设计以下环节,引导学生与家长共同阅读该篇目。首先,我播放课件《小兔子乖乖》,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儿歌里有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指导他们圈出不认识的字,自由朗读,交流讨论。在理解文章后,我尝试指导他们分角色朗读。最后,我布置了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读读这首儿歌并完成课后的“反馈表”的作业。在反馈表中,我采纳了安徽省芜湖市教科所李波老师的建议,设计了“阅读题目、阅读时间、阅读形式、阅读情况”四个板块。同时,还结合自身的识字教学经验,增加了“我在阅读中认识了哪些字”这一板块。通过反馈表的形式,我不仅掌握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还掌握了学生的识字情况,开启了学生“爱悦读、悦识字”的教学模式,拓宽了学生识字的渠道。

  三、结合游戏,增加识字的趣味性

  “部编教材”重视识字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识字教学策略,才能让识字方式、方法多元化,从而让学生愿学、乐学?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的教学设计还需要从儿童心理入手,与游戏相结合。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获得快乐的源泉。识字教学与游戏相结合,不仅能满足儿童的心理特征,还能帮助学生在玩中完成识字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四种识字游戏策略。

  (一)猜谜语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愿望

  低学段的学生往往对猜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把字谜和识字内容联系起来,激发他们识字的愿望。例如,在教学教材第八课《雨点儿》要求掌握的“问”字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把“问”字拆分成“门”和“口”,让学生发现“问”字的结构。接着,再顺势引导学生猜猜“门内一个口”是什么字?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猜出“问”字。这种识字游戏最易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愿望,同时提高学生识字效率。

  (二)魔术变字,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所谓魔术变字,实际上是让学生通过加减笔画进行识字的游戏。中国的汉字十分奇妙,给汉字加一笔、减一笔、变一笔,就会出现不同的字。在教材开篇的识字单元里,就要求学生掌握“口”“目”“日”“田”这四个汉字。在教学“田”字的时候,教师可以穿插魔术变字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当中发现这四个汉字的奇妙之处,培养学生拆分生字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情境识字,强化学生识记能力

  情境识字游戏是指教师模拟、设计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巩固识字内容。在具体的识字教学中,我常设计的情景游戏有:“采蘑菇识字”“幸运识字大转盘”“为树爷爷治病识字”等。例如,教学第2课《小小的船》时,我首先把要求掌握的生字藏在花朵后面。然后,请三组同学到讲台上来做采花的游戏,并请做游戏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花朵的名字的。最后,我再设计一个“帮花朵找朋友”的游戏,即引导学生找到花朵的“朋友”后,说一句话,比一比哪个同学说得最好。这些有趣的情境识字游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强化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四)办简报,调动学生识字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对于剪剪贴贴的作业情有独钟。为了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生字与现实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我采取“识字简报自己做”的游戏策略。例如,要求学生在周末把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以及各种报刊收集起来,通过剪剪、画画、贴贴,形成图文并茂的“识字简报”。?每周一我把学生的“识字简报”回收上来,选出最精美的十份“识字简报”进行展示。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仅经历了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过程,还拓宽了识字领域,为学会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四、联系生活,感悟识字的实用性

  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是“部编教材”的又一特色。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它提醒教师要把识字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这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还体现在课堂之外。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场景,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搭建运用平台。

  (一)创设场景识字,提高识字有效性

  教材中的识字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是识字的大舞台,汉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从儿童的认知规律上看,儿童最先认识的字,通常与他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为此,教师可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和教室环境布置中创设生活场景,把识字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例如,识字单元第一课《天地人》,要求学生认识“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字。这六个字就是学生生活最常听、最常说、最常见的字。在这一课的识字教学中,我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识字,提高学生识字的有效性。首先,我出示学生生活的图片,创设生活场景。其次,我引导学生说说图片上有什么,让学生练习说话、描述画面。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在天地间,人们还可以做些什么?最后,我引导学生认识生字。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室环境的布置,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快乐识字。例如,给教室里的“门”“窗”“讲台”等贴上相应识字卡,在“识字墙”中写或贴本周完成的识字内容,在黑板上设计《每日一字》《每日一词》《每日一句》等栏目,把识字教学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之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广泛识字,让学生养成留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从而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地在生活中识字。

  (二)搭建运用平台,提高生字的运用能力

  学生识字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灵活运用。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写一句或者几句话,在写话的过程中检验识字的效果,提高识字的运用能力。例如,在教材第九课《明天要远足》的识字教学中,我设计了“我是小作家”的教学环节。首先,我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写话。接着,我拿出《明天要远足》的识字卡片,让学生自己选出2—4个关键词,并将关键词串联成一句或者几句话。最后,我对学生说的话作出积极评价,并挑选出精彩的话书写在黑板上。在书写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注意分辨同音字、形近字等,有效地避免识字中“张冠李戴”的现象。这种教学策略为学生搭建了平台,提高了所学生字的运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写话的愿望。

  总之,“部编教材”的识字教学内容安排科学合理,考虑了学生思维和认知的特点,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蕴含其中。教师在运用该教材时,要从全程的角度思考识字策略,结合教学的实际,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部编教材”的使用,对我们的教学不仅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要求和挑战能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改进我们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教学相长,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